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城市规划 >>
 
时事评论:“未老先衰”引发城市危楼难题

时间:2014-05-04  来源:瞭望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上世纪80年代前后密集建成的一批“快餐式”城市楼房,如今已陷入“未老先衰”窘境。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性危旧房事故高峰,政府急需做好相关制度准备,加快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治理步伐。

近期,社会高度关注城市危旧房安全问题。日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东部一些率先实施改革开放的城市调查中发现,建于上世纪70--90年代的“快餐式”住宅建筑,正陆续进入“未老先衰”的状态,未来可能形成危楼,成为城市管理的“定时炸弹”。

相关专家告诉本刊记者,这些房子到底有多少,危害程度多大?亟需排查摸底、制定“拆弹”措施。

多地危楼隐患时有爆发

本刊记者对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出现的事故进行调查并梳理,发现塌楼事件并非个案。2009年8月,河北石家庄(楼盘)市一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二层楼房在雨中倒塌,17人遇难;2011年,哈尔滨(楼盘)市南岗区一栋6层住宅一侧发生垮塌,所幸没有重大伤亡;2012年12月,交付20余年的宁波(楼盘)市江东区徐戎三村2幢楼发生倒塌,造成1死1伤;2013年5月,福建福州(楼盘)市一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突然坍塌……

每次塌楼事件后,当地都有群众向媒体投诉,称自己所住的地方有不同程度的危房存在。这几天,多地的住房和城市建设局的咨询电话也成了“热线”,各类有关房屋安全的信访件大幅增加。4月初,浙江奉化塌楼事件后,仅杭州(楼盘)市拱墅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4月8日一上午就交办了10件,是平时的5倍。

广州(楼盘)市国土房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一年间,广州全市12个区(地级市)新增危房约1014幢,建筑面积约92746平方米。在每月的新增危房中,几乎超过六成是砖木结构。其中,绝大部分被鉴定为C级局部危房,D级整幢危房占的比例较小。

宁波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褚建平告诉本刊记者,他们曾经在一年前针对20年以上房龄的老房在全市范围开展全面大排查,共检查城乡房屋176061幢,其中17800幢房屋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占排查总量的10%。另外,经业主提出申请、相关鉴定机构受理鉴定城乡房屋1743幢,也绝大多数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快餐式”建筑进入“质量报复期”

专家指出,上世纪80年代后,广东、浙江、山东等沿海改革先行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速,一批“快餐式”楼房密集建成。如今,许多楼房的建设年龄已经陆续达到20年、30年。由于先天不足,后天装修过频、维护不够等原因,良莠不齐的建筑进入“质量报复周期”。

一些建筑专家说,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到100年。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建筑的实际寿命与设计通则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

从全国多地排查情况来看,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主要集中在上世纪80--90年代初建成使用的老小区,1995年前交付房屋,以砖混结构为主,且多处于城市中心地段。专家指出,砖混结构危旧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共性缺陷: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一是住宅建设标准较低。上世纪80--90年代的住宅设计,执行的是国家颁布的《住宅建设标准》(1983年)、《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1986年)标准,当时国家标准对抗震设防还没有强制性要求,采用的设计规范、施工工艺、建筑材料标准较低。

二是施工工艺相对落后。部分房屋在建造施工时,对砖基础防潮处理工艺简单,造成砖基础受潮后强度受到影响;部分房屋承重墙采用的标准砖和砌筑砂浆强度偏低,影响承重墙体强度;楼面普遍采用预制多孔板工艺,整体性较弱。

沿海城市的一些建筑业内人士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由于规范标准体系跟不上建设速度,很多建筑工人甚至来不及学习建筑常识,就从“稻田”直接上了脚手架。加上技术和资金方面原因,建筑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同时,一些建筑公司为追求利润,不惜偷工减料,当时也出现一些“豆腐渣”工程。

三是后期使用管理不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急剧扩展,使得处于中心城区的老旧住宅频繁交易,为满足不同购房者的个性化需求或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加上对房屋安全缺乏常识性认识,违规装修、野蛮装修时有发生。如敲拆承重墙体或承重构件、底层破墙开店等,严重损坏房屋主体结构的整体性与安全性。

此外,1998年底实行住房制度改革、结束福利分房制度后,原房管部门和自管房建设单位在房改前实施的正常维修保养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延续,多业主房屋维修责任难以落实,造成有些房屋年久失修。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时事评论:“未老先衰”引发城市危楼难题 的资料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