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城乡空间布局上,市域内将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镇-地方中心城镇-一般建制镇四个等级。远期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行政村重点推进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这样,住在乡下的老百姓能更容易走进城市,融入城市生活;远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以内行政村,将按城市示范村标准建设,如果以后撤村建居,可实现无缝对接。
控制人口规模,有序控制人口增长
新修改的《总体规划(2001-2020年)》对未来杭州城市规模进行了“瘦身”,人口增速放缓,城市开发趋城市外围。
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000万人左右,市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745万人左右。其中市区城镇人口规模678万人,中心城区550万人,六大组团128万人,外围组团人口比例从10%上升到24%。随着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未来杭州将分流市中心人口,在不减少服务的情况下,更多地将市中心人口分流到外围组团。
人口增速从年均17.4万人下降为12.4万人,有序控制人口增长。
至2020年,市区城镇建设用地729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513平方公里,六大组团216平方公里,将新增城镇建设用地130平方公里,不过增速将大大放缓,年均增长从32平方公里下降至16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的减少,对整个城市的房产开发进度会有所放缓。
另外,新增建设用地空间上会向三个副城和六个组团倾斜,重点将满足城西科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之江文化大平台等建设和重大民生工程的需要,市中心的建设用地不会像近几年那样“放闸”供应;另外,这些建设用地将更多为老百姓服务,重点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工业用地的比重将会减少。
新增4个休闲公园、2个森林公园
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因此这次修改的《总体规划(2001-2020年)》里,对杭州未来城市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绿地和景观系统作了详细修改。
4个休闲公园、2个森林公园,这是未来几年杭州要建设的公园,绿色将更多地出现在杭州市民的眼中,市民健身休闲又有几个好去处了。
未来几年,杭州将建立“山、湖、城、江、田、海、河”的城市生态带基础网架,形成“一圈、两轴(钱塘江、运河)、六条生态带”的生态景观绿地体系。在绕城公路沿线,主城与副城及组团之间,利用原有的农田、河流及自认山体,建设新街大型苗木园、城北运河郊野公园、乔司北郊野公园、湘湖南体育休闲公园、东明山森林公园、中泰-闲林森林公园。
在严格保护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的基础上,加强临安城遗址等的保护,划定半山史前遗址等地下文物埋藏区,新增大兜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市民将来可以去新的历史文化街区看看过去的杭州。
景观系统的建设更多地将让市民参与进来,衔接西湖文化景观遗产保护要求,控制庆春路和西湖大道两侧,解放路与平海路之间三条低谷“绿廊”,对临安城遗址和大运河(杭州段),西溪湿地和钱塘江景观实施更严格的景观保护,这些都需要杭州市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