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集散地和乡镇企业规模经营的基地。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三农”问题和“二元结构”的根本手段。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城镇化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积极发挥金融对城镇化的支持作用,对城镇化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生产必须得到一定的金融支持才能保证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资金投入是城镇化建设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户贷款满足程度低。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程度提高,农户期望的贷款额度远远高于农村金融机构所给予的授信额度。另一方面,农村资金投入不足,相关配套和支持政策不到位。在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范围过窄。金融支农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与金融相关的其他政策措施不尽完善,阻碍了金融支农作用的发挥。
加强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展开:一是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涉农贷款信贷投放力度。建立以政策性金融为导向,合作金融为主导,商业金融和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为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需要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切实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位的问题。二是让民间借贷阳光化,为农民创业提供适当支持。金融发展可以通过高比例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优化金融市场结构等方式,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三是建立新农保制度和新型教育制度。更好地让农村人口同城镇人口一样老有所养,相关部门正式下发文件,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在创建新型教育制度方面,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可以将拨款落实到人头上,让农民工子女拿着教育券自己选择学校就读,缓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为农民阶层减轻了一定的负担。四是强调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互动。农业收益率低,自然和市场风险大,农村金融网点小、规模小、抵押担保品少,这些问题是困扰农村金融商业性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难题,运用财税政策支持农村金融发展是各国普遍的实践,加快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