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市发改委发布青岛市2014~2020年低碳发展规划,为青岛市建设低碳城市提出了行动方案。青岛将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低碳交通运输试点、提高建筑能效、推进低碳城镇化和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7个方面采取多项措施,率先建成我国低碳发展的先行区、绿色发展的示范区。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根据规划,到2015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2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增长到3%,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到2020年,实现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50%,比2010年下降37.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力争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到2020年,形成一批国际知名的低碳品牌,建成区域碳排放交易中心,通过低碳试验试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区、市、乡镇、园区、企业和社区,形成富有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提高民用天然气使用量
实施多气源并举战略,形成以中石化、中石油管输天然气、中石化LNG“三气源”为主,其他气源为补充的“一主三支、一环多点”的天然气供应体系。到2015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从2010年的1%上升到4%,到2020年进一步上升到10%以上。
积极推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应用,继续拓展天然气在居民燃气、汽车、电厂、供热等领域的应用。西海岸及四市驻地普及使用天然气,重点中心镇、高压管线沿途乡镇引入天然气,提高民用天然气使用量。
公交专用道明年达200公里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国省道沿线建设加气站,推广应用清洁能源车辆,引导新增公交和出租车辆使用压缩天然气(CNG)汽车,提高电动公交车在公交、出租等车辆中的比例。至2015年,推广3000辆清洁能源公交车,其中2500辆使用CNG燃料,500辆使用LNG燃料;更新推广9500辆天然气出租车辆;购置升级天然气长途客车500辆、天然气货运车800辆。示范推广电动汽车1280辆。公交车辆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50%~70%。
至2015年,新增公交专用道150公里,建成区线网密度达4.0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65%。公交车总数达到5500辆,公交专用道达到200公里,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12亿人次。
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城市绿道慢行交通体系,形成都市型、滨海型、滨河型、山林型等绿道类型,统一规划建设绿化保护带、绿化隔离带、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衔接设施、停车设施等设施建设。至2015年,绿道里程达到570公里,形成规模效应,吸引居民选择步行、自行车等低碳的非机动车方式出行。
打造绿色低碳生态示范城区
政府投资项目、保障性住房全面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鼓励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利用政府资金扶持等政策,引导房地产开发类项目自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建设绿色低碳住宅小区,推进绿色低碳工业建筑建设。结合中德生态园、青岛生态智慧城、即墨市温泉-鳌山、李沧东部、高新区等城市新区建设,按照本土化、适宜性的原则,集中连片发展绿色建筑,打造绿色低碳生态示范城区和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