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了世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当年底也急剧下滑。由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强力过度刺激,2009到2011年的增长形势还算乐观,期间M2增长规模较大,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其投放造成国内消费物价和房价快速上涨,国内政府、国企、银行和其他经济性质的负债率也大幅上升,经济泡沫和金融风险加大。力尽低来,到了2012年,增长速度跌到了8%以下;2014年前三季度,GDP增长速度更是下滑到了7.4%,2015年的经济形势多数人预计下行。我们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经济下行,会是长期的呢,还是短期的?如果是长期的,时间多长,下行程度多大?
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主持,用建立模型、数据对比的分析的方式,正在进行“经济下行的深层次原因及其摆脱大衰退的思路和对策”课题的研究,并从中国经济体制和结构历史变化过程及其前因后果的逻辑,通过经济各流量的流动脉络、流程、梗阻,观察国民经济人口和财富的萎缩、挤压和漏逃压力,较为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增长突然下行的前因后果和逻辑过程,以此对症提出提振国民经济增长能力,以及防止大衰退的思路和对策。凤凰财经将陆续刊登周天勇教授系列分析文章,往大家参与讨论。
中国未强先衰、未富先滞,城市化还没有完成,在这样的格局下,经济增长掉头下行,不能不说是一个发展的悖论。其迷底是什么?体制和政策的因果链,相关指标比较代表的实际流程和各方面的内在关系,与所比较的国家和地区有什么样的不同,可能是打开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真正深层次原因的钥匙所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判断从2012年开始的衰退,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的?是小衰退,中衰退,还是一次大的衰退?据此,有针对性地谋划应对衰退,甚至是应对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长期和危机性大衰退的战略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