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越来越漂亮、功能越来越完善、城乡融合越来越紧密……如今的合肥,生态宜居魅力尽显。4月28日,合肥市规划局局长吴爱国以《新常态新定位新规划——唱响“大湖名城”服务“创新高地”》为题,为阜阳合肥对接交流培训城市建设研讨班的广大学员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规划课程。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近年来,合肥市紧紧围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功能定位,积极实施“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在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上,坚持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五县(市)与中心城区在目标、路径和成效上“等高”对接。
在对接的基础上,合肥对城乡规划进行了改革创新。城乡规划工作以市规委会为决策研究、规划督查的综合平台,推动规划创新,通过形成推动发展的四大机制、建立三个规章、提升两项能力,不断把改革创新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有力引导了“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科学建设。
为避免“千城一面”,合肥还实行分类规划,打造特色城市。城市规划区内的乡镇,按照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规模、标准等进行整体规划,实现“同城化、组团化”;城市规划区外重点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市镇;对环巢湖区域周边的镇,坚持生态环保优先,突出自然人文特色,围绕“一湖十镇”规划,打造绿色生态环湖城镇群等。
“合肥市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李佑斌说,城市规划是为了城市的健康发展,为了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结合阜阳的实际,我们要继续拉大城市框架,为城市谋求更多发展空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进一部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方便老百姓的生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从水、绿、气入手,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使群众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挖掘阜阳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特色文化、提高城市竞争力。
阜南县城乡规划局副局长韩忠明说,听取了合肥规划工作的成功经验,我们更加需要注重规划编制工作,学习“大湖名城”的规划与合肥大建设的实践经验,指导本地城乡规划与建设,为城市建设谋求更多空间。“切实做到高标准编制规划,邀请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为我们编制城乡规划,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一张蓝图干到底,使城乡建设有序发展,在推动美好乡村建设的同时,实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像合肥一样,让公众参与阳光规划,规划编制要充分尊重公众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编制、审批和管理时做到阳光操作,推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廉洁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