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日本GDP1/3的东京湾为何能这么牛?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可不要犯这些错误
·粤港澳大湾区更为丰富,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11个城市各具特色
·未来中国的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会更加向这一区域的临海部集中,而不是弱化。因为制造业·与国际市场、国际分工的互动会越来越快速、频繁
·以信息产业、研发等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和高端服务业,将会向这一区域集中
·这一区域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国际化、包容性的问题
·需要在城市结构、产业结构和行为意思上高度关注环境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规模、密度和对海岸线的利用,与东京湾区还有较大差距
·粤港澳规划一定要重视对临海地区的利用
东京湾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太平洋海岸,是一个纵深80余公里的优良港湾,为东西两侧的房总半岛(千叶县)和三浦半岛(神奈川县)所环抱,通过两个半岛之间狭窄的浦贺水道与西邻的相模湾会合后,与太平洋相连。面积约1320平方公里。
东京湾的开发始于江户时代(1603-1867)。17世纪初,随着日本政治中心从关西地区移向关东地区,江户(东京旧称)逐渐成为新的经济中心。到德川中期,江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船在江户港(即东京港)停泊。到17世纪末,江户人口已达100多万。
不过,直到19世纪中叶之前,东京湾基本上还只是一个物流中心。
东京湾的现代产业开始于明治维新后。良好的岸湾条件和19世纪下半期后不断的填海造陆,特别是二战以后城市化加速,环绕东京湾的海滨90%都被开发成人工海岸线,出现了很多人工岛屿。到今天,东京湾填海面积已达252.9平方公里。
东京向西发展出京浜工业地带,向东发展出京叶工业地带。这里集中了包括钢铁、有色冶金、炼油、石化、机械、电子、汽车、造船、现代物流等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产业地带;还包括了金融、研发、文化和大型娱乐设施和大型商业设施等,成为世界有名的金融中心、研发中心、娱乐中心和消费中心。
东京湾拥有横滨港、东京港、千叶港、川崎港、横须贺港和木更津港等六大港口,其中横须贺港为驻日美军及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基地。这六大港口与羽田、成田两大国际机场和东海道等新干线一起,构成了东京湾与日本和全球主要城市之间海陆空立体交通网。
依托东京湾发展起来的东京大都市圈,包括东京都、琦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等一都三县,面积1356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5%。区域内有东京、横浜、川崎、千叶、船桥、琦玉等大城市,以及市原、木更津、君津等工业重镇,GDP总量约合9636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1/3。常住人口为3800万人。
长期研究中国和日本大城市群发展的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东京经济大学周牧之教授,近日在接受记者访问时,对东京湾发展的原因、东京湾发展历程对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等作了分析 ▼
记者:与北美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的近畿、名古屋都市圈和中国的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大城市群相比,东京城市发展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
周牧之:这要从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现象说起。世界上第一个超大型城市出现在1950年左右,据联合国的数据,当时有两个超过1千万人口的城市,一个是东京大都市圈,即围绕东京湾的一都三县,还有一个是纽约。
这两个超大城市都是于依托港口优势发展起来的临海型城市。到1970年,超大城市增加了一个,即以大阪为核心的近畿都市圈,它也是依托于大阪湾兴起的临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