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的更新也以更大的规模、更宽的涉及面以及更高的速度进行着。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发展思路都需要进一步更新整合,城市的功能结构更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所以,探讨一种关于城市更新的适宜途径,寻找一种弥补城市功能缺失的方法,将城市功能结构进一步提升,引导城市科学、合理的发展。为此,规划师提出了一种“拼板理念”的方法,试图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途径或方法。
目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的更新也以更大的规模、更宽的涉及面以及更高的速度进行着。
很多城市地区现有功能结构已不适应城市更新的步伐,现状仍旧存在着工业和居住混和的现象,城市建设用地严重浪费,配套设施严重缺乏,绿地开敞空间不足等,城市功能缺失的问题愈发明显、突出。
特别是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不断更新,从区域的视角来看,一些城市的地块功能定位不仅仅是担负单一功能的责任,而是早已上升为区域的重要节点,甚至成为增长极的高度时,地块内的功能结构的缺失问题更是突现出来。
“拼板理念”的演变由来
上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建筑理论家柯林·罗出版《拼贴城市》一书,对现代城市面临的片段化的问题提出“拼贴城市”的理念。主张以文脉主义的对策探索城市如何在不同的片段中进行自我更新而又不失去整体。
“智慧拼板”是一种关于拼图的智力游戏,游戏是将所有的拼板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其拼接在现有的模板中。“智慧拼板”游戏的过程是对每一块拼板的形状属性作出判断,结合模板和周边已拼好的拼板的情况,来决定其存在方式的状态,将其安放在合适的位置。
“智慧拼板”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寻找适合的拼板的过程。同理,可以认为,每一块拼板代表着城市不同的功能分区,拼接的过程就如同在特定的区域内,结合区域周边的已有的功能状态,寻找适合区域内完美结合的功能状态。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发展思路需要进一步更新整合,城市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地块内部的现有功能结构早已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可以利用“智慧拼板”游戏中的启示,充分结合地块现状内可保留的功能区域,同时,从区域的视角下审视地块应有的定位,结合周边已有的规划功能定位,寻找城市缺失的“拼板”。
“拼板理念”的特点在于对城市现有已不适应的功能剔除,对城市应有功能的增加,强调的是一种减法与加法的原理,强调城市功能的拼接和整合。
拼接城市肌理塑造特色空间
城市形态与肌理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质,“拼板理念”逐步织补割裂、破碎的城市形态与肌理。加强分散的绿地、开放空间之间的联系,完善其系统性;结合旧城空间和功能结构的调整,整体控制城市建筑高度分区的布局和形态,凸显规划区特色;结合功能调整和改造项目,重点营造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场所。
城市“拼板”的更新和“拼板”的拼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人口、经济、环境、政策等多方面的内容。
城市规划应该从城市社区的共同利益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在刚性控制和弹性引导下,积极吸纳各界参与,在动态的实施过程中,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与矛盾,反映民意,使城市真正成为展现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场所。
案例点评:
淄博市高新区某街坊地块通过对现状及与上位规划的衔接以及同周边规划的结合进行空间区域分析,进行功能区的拼接和整合。力图探讨一种关于城市更新的适宜途径,寻找一种弥补城市缺失的“拼板”方法,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结构,引导城市科学、合理的发展。
淄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坐落于鲁中腹地,辖区面积121.13平方公里。
规划区现状用地由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四类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堆场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路用地、道路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公共绿地、水域、耕地和园地、村镇建设用地和弃置地组成。
现状用地功能混杂,规划范围内用地类别多,尤其是居住用地和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混合布置,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现状设施配套欠缺,商业服务设施多是沿街低层商铺,甚至结合临时构筑物形成的商店,缺少商业氛围。
规划片区随着自然发散状态的发展,很多旧村及工业厂房被后来城市发展包围在旧城中,城市的片断化布局特点十分鲜明。规划将原有工业用地、旧村用地及未利用地等已不适应现有规划区的功能的地块“拼板”剔除出去,在原有的现状用地上做减法工序,将用地腾出做其应有的功能用途。
结合现状分析、区域定位及相关规划的结合等方面,统筹兼顾,整体改善和提升旧城的产业结构,调整用地布局,在规划地块原有保留的“拼板”基础上,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完善地块内基础设施,使规划区形成以商业、居住、休闲娱乐为主的、具有亲和力的、开放的大型综合居住街区。
通过对规划地块现状及区域分析研究,规划地块急需完善各类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拼板衔接。规划区的公共设施采用集中配置,成组成群,沿城市主次干道布置,使之形成该区域的商务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教育科研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