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住建部日前下发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南通市被确定为全国15个试点城市之一。近日,南通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住建部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对南通市新一轮城市总规编制试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9月15日《南通日报》)
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我们绘就了一幅五彩缤纷未来城市的美丽画卷,也增强了加快建设上海“北大门”的底气。
某种意义上讲,规划代表着城市的价值,影响着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站在新一轮发展的新起点上,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规划要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前瞻性,首要的是理性思考、柔性研究,这不只是规划部门一家之事,也不可城市管理者一家之言。本质上讲,城市规划是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改进,广泛听取民意、集聚民智,让每一个南通人都参与进来,是绕不过的当务之急。因此,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论证“把脉”的基础上,还应深入地问计于民、问策于民,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集合正确的声音,完善规划的编制,从而把南通未来城市发展的“白皮书”描绘得更加浓墨重彩。
当然,科学的规划还需要刚性执行,这就有赖于完善的制度和法令来保障,真正把城市规划当百年大计来做。一方面,要走出规划“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怪圈,秉承“谋远”与“谋实”的精神,持续发力,持之以恒,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画到底;另一方面,要加大依法办事履责力度,通过人大监督、部门监察、市民监管等途径,守住城市规划不折腾、少失误的底线,不盲目建设,不朝令夕改。
什么样的城市规划,照见什么样的执政品质。把城市总体规划变成现实模样,不仅需要智慧和胸襟,而且要有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精神。于此而言,要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把“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群众主力”的原则贯穿到城建全过程中,以创新推进城市转型,以超越谋划城市发展,让南通大起来、美起来、高起来、绿起来、亮起来,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发展成果,更好地过上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