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千年大计、国之大事”的雄安新区,除了承载着首都副中心,以及在土地、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引领作用外,还明确提出要成为中国“硅谷”。硅谷之所以成功,核心在于软产业、软价值,以及培育软产业和软价值的软环境。如何才能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中国的硅谷呢?
零起点也有零起点的优势,可以充分借鉴世界各国创新园区软环境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全维度、全方位地营造适宜软价值创造的软环境。具体而言,应当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首先,告别“赶超型创新战略”,适应政府作为软环境创造者的新角色。当一个经济体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处于追赶阶段时,由于有明确的追赶目标,政府的产业规划、科技规划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有利于集中资源完成赶超。
其次,营造充沛的智力软环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固然是雄安新区的重要功能定位,但是如果仅仅将眼光定在能从北京迁出的资源上,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雄安新区的发展。硅谷的人才、创意、资金来自全世界各地,雄安新区也不妨以吸引全世界的创新资源,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在土地、资金等政策资源上向教育、科研机构大力倾斜,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建立教育、科研机构,营造充沛的智力软环境。
第三,营造创业、创新友好的法律软环境。在公司的创设、税收、社保等方面,可参照硅谷的一些成熟政策,降低门槛,减轻负担。同时,可参照各地自贸区的一些成熟做法,减少各方面过于严格的限制,例如减少对知识、信息、文化作品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限制,鼓励创新。
第四,在文化软环境方面,营造中小企业适宜生长的“创业雨林”。为了支持雄安新区发展,现在有不少央企都已经表态将在雄安加大投资力度,或者已经建立了办事机构。但是从历史和规律来看,创新往往出自那些新创企业、中小企业。因此,应当从工商、土地、户口、社保、人事等方面为中小创业创新企业提供便利,鼓励人才流动,鼓励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大企业内部创业,营造“创业雨林”式的文化软环境。
第五,营造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的风险资本软环境。老化的金融供给未必能服务新经济,尤其是以软价值、软资产等为基础的创业企业,几乎没有硬资产可以抵押,很难从传统银行获得资本支持,这是目前国内创新创业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应当从外汇、税收、资本市场等方面制定政策,鼓励国内外高质量的创业投资机构在雄安落户投资,避免银行等老化的金融供给“抢先占位,过度发展”,为创新提供良好的资本软环境。
第六,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生活软环境。目前雄安新区已经提出了“租售并举”等住房政策,意图用创新的办法解决住房问题,同时,还要为人才提供相应的教育、医疗、文娱等生活条件,才能保证全球的创新创业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成。
总而言之,只有在一个智力资源充沛、便利交流、国际化风险资本云集、法律完备且对创新友好的软环境中,企业才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创造者思维,创造出更多的软价值和新财富。
雄安新区是通往未来中国的创新之门,而未来财富形式将是来源于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软产业和软价值。就像工业时代的价值创造主体需要的不再是田地、耕牛和种子,软价值时代的财富创造也有新的范式,需要全新的软环境,这正是雄安新区最需要向硅谷学习的。 (作者单位:万博新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