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城市规划 >>
 
经验分享: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例

时间:2017-11-01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常景国 信式伟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编者按: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山东省将城镇化综合试点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把14个国家级试点地区和20个省级试点地区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点,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潜力,强化产业就业支撑,切实转变发展模式,增强城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城镇化试点从外力推动向内力驱动转变,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有力促进了全省城镇化发展提质增效。

青岛市:创新引领加速推进绿色发展

青岛市把“绿色发展”作为提升城市发展特色和竞争力的“金字招牌”,积极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新格局、优化城市功能新载体和美丽宜居新农村,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为加快全域城镇化进程增添了新活力、注入了新动力。

三城联动与生态间隔并举 城镇格局日趋集约生态

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间隔体系。完善城市规划七线管理机制,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空间。严格实施全域统筹生态间隔空间发展战略,构建起“一核、三区、三廊、多点”的生态间隔体系。

优化老城区绿色转型和新城区绿色布局。全面启动老城区企业环保搬迁工作,在搬迁腾出的土地中,30%以上的土地用于学校、幼儿园、老年公寓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城市道路和绿地建设。西海岸新区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在产业布局上,突出“蓝、高、新”,构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形态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强化海岸线修复保护和排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印发《青岛市海岸带规划导则》和《环胶州湾概念城市设计》,不断完善海岸线修复保护机制。2016年以来,整治修复海岸线长度26公里,胶州湾优良水质面积达到72.1%。开展以海洋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试点,推进集中集约用海和离岸建设,全市18家涉水直排工业企业全部执行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制造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崛起共振 绿色经济发展迅猛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转型速度加快,经济发展稳中走强,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4.7%,提高6.9个百分点;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25.1%,提高8.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提高5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由每万元0.43吨标准煤下降到0.31吨标准煤。

创新要素快速集聚。深海基地、深海钻探基地、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5家创新平台落户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创新平台。建成国家级创业孵化载体96家,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49家。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70%以上的涉海两院院士集聚在青岛。

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推进。以金融为首的第三产业增加值5479.61亿元,增长9.2%,占GDP比重达到54.7%,成为城市发展的支柱型产业,2016年跻身全球金融中心第46位。制造业全面迈向中高端“智造”,涌现了诸多“智造”名企。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 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地下“管廊”增强城市消解吐纳能力。把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截至2016年年底,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49公里。

智慧交通城乡联动缓解“大城市病”。累计投入13.4亿元,建设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市区路网高峰平均车速由每小时18.3公里提高到23.6公里。加快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32个重点支撑项目,积极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威海市:一体化发展推动全域城镇化

威海市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一体化发展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域统筹为手段,加快体制机制变革,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探索走出了一条“全域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子。

一体化规划 全域统筹空间布局

着力强化规划引领。出台《关于加强市域一体化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对重点区域、海岸线、重大产业、基础设施项目的选址等,由市规划委员会统一进行审查。所辖市区的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区域规划完成后,报市规划委员会同意后实施。

统筹布局重点区域。启动东部滨海新城等六大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形成以中心市区为枢纽、以东西、南北“两轴”为支撑的两条高端产业隆起带。目前,两条产业带集中了全市60%以上的企业、70%以上的新建项目,占全市二三产业产值的比重、税收贡献率、进出口比重等均达到65%以上。

一体化建设 全域统筹建设基础设施

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实施“公路升级、铁路提速、港口搬迁、空站扩建”等工程,高速公路通达所有区市,中心城区与各重点区域实行快速交通连接,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一体化全域覆盖,“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构建一体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狠抓水、电、气、暖“四网”统筹布局、统筹建设,全市所有镇全部纳入城市自来水管网,燃气普及率达到100%,66.7%的镇实现集中供热。全市总变电量达到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083万千伏安,电网安全性、稳定性大幅提升。

构建一体化环卫设施体系。建成横到边、纵到底的“户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垃圾处理体系,率先实现镇区污水处理全覆盖,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5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2016年,完成了2078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美丽乡村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8%。

一体化管理 全域统筹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

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成立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的意见》,厘清市、区两级管理事权和工作重点,形成了“市级为主导、区级为主体、镇办为支撑、社区和村为基础”的现代城市管理格局。

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整合30余个部门资源,组建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搭建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组织架构,制定了城市管理案件采集、派遣、处置、核准等一系列规范标准。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一网通、一卡通、一窗通、一号通、一频通“五通”工程,实施智能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社保、智慧供热、智慧燃气等示范项目,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连续获评“中国十大智慧城市”。

郓城县:金融创新为城镇化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郓城县围绕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体制机制,聚力深化金融创新,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支持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探索出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新模式。

强化平台建设 拓宽投融资渠道

整合资产51亿元,组建水浒城市建设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浒置业”),与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开展深度合作,创新银政企合作模式。将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政府购买服务贷款等相关项目支出单独列入政府预算,由水浒置业作为市场主体举借债务,不纳入政府债务。截至目前,水浒置业主体资信为2A级,净资产达到52亿元。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扩大信贷投放

积极做好项目回报工作。联合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深入开展前期调研,共同研究落实政策、融资模式、资金来源等,配合金融机构把好审批关,确保投向合规、回报可观合理。

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9个、资本金9.22亿元,争取国开行、农发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46.13亿元,农行、民生银行等商业性银行贷款13.39亿元,全部用于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积极争取基金和发行债券。2016年11月,发行企业债券9.7亿元,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债券市场融资树立了标杆。2017年5月,设立10亿元郓城县城市改造建设基金。

聚焦PPP模式 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设立了正科级编制的PPP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准备、采购、合同签署、监管和移交等工作,为推动工作落实提供了坚实保障。

严格落实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制定实施了行政审批制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容缺审批实施方案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公共财政补贴机制,灵活运用投资补助、贴息等多种手段,有效保障了投资者的合理收益。

坚持规范运作,确保落地见效。聘请专家成立PPP专业咨询团队,建立项目筛选决策体系和PPP信息系统,优化管理架构,规范审批流程,确保了项目科学、规范、可操作,从源头上化解项目违约风险。

德州市:两区同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德州市以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为抓手,依托两区同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探索出了平原农区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新路径。

两证保三权 着力消除农业转移人口后顾之忧

积极推广武城县“两证保三权”的经验做法,全面落实集体成员资格证明和户籍转移备案证书制度,实现了农民“进城不失权,长远得实惠”。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小三权”分置,实现了农民“离乡不离地,不种有收益”。积极推进宅基地换购商品房政策,建立了农户宅基地置换和有偿退出机制。

三招活全局 着力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一是放活户籍通道。制定《德州市进一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实现 “落户无门槛,迁入无障碍”。实施居住证制度,健全与居住年限挂钩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二是盘活资源配置。集约建设420个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农村新型社区,40万农户入住受益,盘活农村建设用地10多万亩,吸引大项目52个、总投资934亿元。

三是激活创业潜力。基本建成市、县、街道和社区(行政村)四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设立市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帮扶专项活动,对创业者、小微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政策、资金和就业支持。

产城双提升 着力夯实市民化载体支撑

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全力打造装备制造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规划“10+6”产业布局,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依托“10+6”产业体系,每个县市区培植2~3个特色产业和5家较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依托“两区同建”,规划建设876个规模以上农村产业园区,45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强化城镇载体支撑。2014年以来,先后投资460亿元实施210多个重点城建项目,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增加到127.4万人;投资43亿元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已竣工202.18万平方米,竣工率全省第一;投资81亿元解决“大班额”问题,新建、改扩建学校251所。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经验分享: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例 的资料
· “特色”引领新型城镇化 [2017-10-30]
· 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需求分析 [2017-10-26]
· 十九大:我国城镇化建设迈向新时代 [2017-10-26]
· 着眼“新”的特质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7-10-09]
· “十三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2017-09-15]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