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未来该如何更好地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
刘 肖:除鼓励装配式建筑外,建议各级政府明确“十三五”期末新建全装修住宅的比例,鼓励发展结构管线分离和装配式装修。建议由政府主导,在政策性住房上研究和推广装配式建筑标准户型,推广模数化、标准化的设计方向。建议在行业联盟的带领下,尽快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科学的装配式建筑评价体系。建议装配式建筑设计建造与居住性能进一步结合,提升普通民众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度。推广装配式建筑,需要我们所有从业者不断学习、研究、创新和迭代,也需要来自国家和社会的支持。
刘东卫:我国要尽快从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角度和全行业协作角度,虚心地学习发达国家经验,包括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装配式建筑的基本发展理念等。装配式建筑绝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要建立一个质量、性能、品质过硬,并且是长久的、绿色的、可持续使用的完整产品,不能片面地认为装配式只是一种建造手段。发展装配式建筑一定要注重安全质量,尤其要认识到,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房屋的总体品质和性能不高。从全行业角度来看,做出品牌建筑,追求更高质量、更高品质、可持续居住的好房子,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在这个阶段,要抓住突出矛盾,需要全社会、整个行业以及所有的产学研单位形成合力去解决。
陈 辉:东易日盛推出产、教、研结合的方式,将继续进行高科技转型,强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向着平台化发展,推动产品化进程。当前,东易日盛在这方面已经与多家单位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李振兴:2016年8月,我们明确了中南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定位,即打造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商,构建PC产业链平台资源集成商,整合设计终端(技术体系研发、建筑设计、深化设计、工厂布置设计、流水线设计)、施工服务终端(EPC、施工总承包、构件专业承接、专业吊装、装修改造)、产品服务终端(安置房/棚户区产品、开发商私人定制、构件部品特制)、机械设备终端(胎膜设备、节点模板)、物流终端等。未来,我们将借助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政策机遇期,加快基地的布局和发展,以每年不少于1~2个基地的速度在全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热点城市和区域迅速布局。积极推广装配式项目和绿色建筑协调发展的研究与应用,积极发展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和被动房的研究。大力发展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争建立国内领先的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级的装配式建筑的实验室。
李光辉:我们从成立那天开始,一直与国内一些先进院校合作进行技术研发,以后我们会继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同时,未来我们会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化机遇,发展更多的合作伙伴,比如在承德我们已经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建立了合作,这也是我们在这个领域的一个尝试。
葛 峰:当前我们在着重学习和积累EPC工程总承包方面的经验与能力,同时研发BIM信息系统在装饰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应用,结合已有的成果,我们还将持续推进创新装配式装饰模数化设计、装配式全装修建筑、装饰BIM信息化、装配式部品集成及新型产业工人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
发展装配式建筑新业态,打通建筑产业链,平衡现有业态各方的利益,关键是要建立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的“生态圈”。建筑企业对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认识依然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在专业人才培养、经验案例借鉴学习、摸索管理模式等方面积累。另外,人是装配式建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发展装配式建筑要打造一批具有专业特长、实施标准化作业、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为此我们建有苏州智信职业技术学校,为社会培养包括装配式装饰标准、设计、施工工艺等在内的专业技能人才,在满足企业自身对产业工人需求的同时,也促进行业装配式产业人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