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已逾一年,《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于4月21日公布,这是指导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自此,雄安新区建设将进入一个更加有序的新时期。
千年大计的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规划期限至2035年,并展望本世纪中叶发展远景。党的十九大提出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今年2月份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
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雄安新区集纳了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纲要》统筹兼顾了生产与生活,综合考虑职住平衡;更加重视对智慧城市的营造,更加重视对生态城市的建设,更重视对城市文化在古今中外的包容匹配等。雄安新区并非集纳了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创新理念,而是多面立体地对城市发展理念进行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雄安新区将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纲要》提出,雄安新区将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建立城市智能治理体系,完善智能城市运营体制机制,打造全覆盖的数字化标识体系,构建汇聚城市数据和统筹管理运营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推进城市智能治理和公共资源智能化配置。在全球对智慧城市、数字城市都处于探索阶段的时候,雄安新区的样板意义在于形成被实践检验的成熟系统和解决方案,同时对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之间、城市营造与社会治理之间的理念和运行进行全球引领探索。
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雄安新区将建设创新创业新城。《纲要》提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与国内外一流教育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虽然,雄安新区设立的初衷是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但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接,不会是雄安新区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城市创新发展的全部。在雄安新区的发展中,必定会面向全球大力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可以看出,雄安新区围绕产业发展和城市营造中最具创新性和本质性的洞察,就是更加关注人才,尤其关注创意阶层。可以想象,在雄安新区的发展中,这里将发生无数创新创业故事,或许这正是雄安新区谱写千年大计的根本逻辑遵循。
临事而惧,好谋则成。
《纲要》充分尊重了城市化的客观规律,展现了城市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体现了规划者的高瞻远瞩。有理由相信,在《纲要》引领下,雄安新区必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