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运量攀升
在政策大力推动铁路运输的背景下,铁路货运量已经有明显上升。
数据显示,2017年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达29.18亿吨,较上年增长10.1%,不仅是6年来首次取得增长,更超额完成年运输量27.5亿吨的目标。
而近期发布的5月份铁路货运增速也再次创出今年以来的新高。据悉,2018年中铁总货运工作目标为30.2亿吨,前5个月已经完成了全年计划的53.91%。
从上市公司标的来看,拥有大秦线路段的大秦铁路在2018上半年屡次突破日运量历史纪录,5月下旬实现了136.6万吨/日,“西煤东运”使得该条线路需求不断增长;而以货运及临港业务为主的铁龙物流(600125.SH)直接受益“公转铁”,铁路集疏港占比提升,沙鲅线2017年运量达501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9.7%。
这些上市公司在业务量不断突破的同时,盈利能力也得到提升。数据显示,大秦铁路2017年全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33.5亿元、40.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6.24%、29.61%。铁龙物流同期的归母净利润也分别达到3.31亿元、1.2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公司业绩在多年来首次实现增长。
相对应的便是公路货运的下降。“(公转铁相关政策)前几年执行力度一般,但是最近从货车的流量来看,影响确实很大。”上述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不过,目前来看,铁路运输主要承担的还是大宗商品的运输。从铁路货运的传统种类来看,煤、金属矿石、钢铁有色占据80%以上的比例,其他种类也多是石油、焦炭、矿建材料等。因此,“公转铁”后,南方地区影响较小,因为南方的货物以制成品为主。
从这个层面上看,铁路运输承担的货运体量还不够大。以上述数据为例,尽管铁路本身运输量有所提升,但在很多地区的货运量占比仍然很低,目前在全国的水平为8%左右,而在北京仅为3%。
天风证券的一份研报认为,过去的铁路货运占比之所以逐年降低,除了市场化因素外,铁路本身产能上限也始终未能打开,但站在眼下,铁路货运产能的释放空间较大。
该研报指出,铁路本身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随着高铁成为铁路旅客运输的主要形式,铁路普客运输量预计维持平稳,客货混跑的普速线路上,过去客运对货运的挤压将会得到缓解。
另外一方面,铁路货运结构也将迎来调整,过去铁路货运主要服务于大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带来了铁路货运量在2017年之前五年的负增长,但在合适的政策引导下,这些产能有望服务于更多高附加值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白货、冷链、特货和快递等类运输也在进行铁路运输的尝试,不过据说其物流成本并未得到显著下降,其试验意义更多在于环保层面。
有物流行业人士对记者指出,尽管铁路运输有规模大、成本低的优势,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灵活程度不高,不一定能满足普通商品流通的需求;另外,铁路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使运能满足货物运输需求,这也是当前“公转铁”加速推进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