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从目前来看,铁路运输的货物种类仍主要集中在大宗商品领域,尚未真正在物流领域占领较为强势的地位,未来如何突破这一限制,将铁路运输的应用场景“放大”,将是下一阶段的铁路运输经营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政策层面再提“公转铁”。
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调整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决定更好发挥铁路在大宗物资运输、长距离运输中的骨干作用。
铁路运输已成为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近两年来,国家多部委出台了物流降本增效的文件,从指导性到逐步细化,其中,铁路运输由于成本相对较低,成为政策力推的方向。
今年,随着一系列更为具体的配套措施相继落地,“公转铁”的成效也是立竿见影。近期,国家铁路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达3.38亿吨,同比增长11.8%,增速创今年以来新高。
不过,从目前来看,铁路运输的货物种类仍主要集中在大宗商品领域,尚未真正在物流领域占领较为强势的地位,未来如何突破这一限制,将铁路运输的应用场景“放大”,将是下一阶段的铁路运输经营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公转铁”力度空前
近日的国常会为铁路运输进一步制定了发展“绩效”目标:力争到2020年,大宗货物年货运量在150万吨以上的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接入铁路专用线比例、沿海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分别达80%、60%以上。
除了国务院外,2018年以来,已有多部委接连表态推进公转铁。有分析师认为,今年“公转铁”政策力度已经达到空前水平,有利于货运量进一步向铁路转移。
除交通运输部将于7月1日起全面禁止不合规车辆运输车通行外,生态环境部也将印发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提升铁路货运占比作为重点任务。
生态环境部提出,2018年9月底前山东、长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煤炭集疏港运输全部改由铁路,2019年底京津冀、长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矿石、钢铁、煤炭全部改由铁路,禁止汽运集疏港。
生态环境部制定计划道出了“公转铁”的第一层逻辑:控制污染。该部认为,中国货运体系中,公路运输比例过高,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1980-2017年,中国铁路货运占比由20.4%下降到7.7%,生态环境部的目标是,2020提升至10.7%。
基于这个逻辑,事实上,环渤海港口禁止接收公路运输的集疏港煤炭工作已经实施了一年多。2017年,原环保部开始推“公转铁”,4月,天津港禁止汽运煤集港,9月底,环渤海港口跟进。
而上述消息则意味着,今年9月底前,这一规定将扩至山东、长三角地区。
除生态环境部之外,交通部也在积极推动“公转铁”。今年5月,交通部召开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组会议,提出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货物运输“公转铁”。
与此同时,交通部加大了对公路运输的监管力度。根据交通部与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通知,6月30日前要完成所有不合规车辆运输车的更新退出,2018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不合规车辆运输车通行。
该政策一方面加强了对整车物流企业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不合规车辆的查处惩戒力度。
与生态环境部不同,交通部调整运输结构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天风证券一位交通运输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物流成本较高的原因之一在于结构:大量本应由铁路与水路运输的商品都由公路运输了。
数据显示,在客运方面,今年前5个月,铁路、公路、水路比例分别是17.9%、77.2%、1.47%,但在货运方面,铁路比例只有8.6%,公路、水路分别为77.3%、14%。由此看出,水运和铁路运输在货运方面,占比远不如公路运输。
我国的铁路运输量尽管在近两年有一定的提升,但占比仍相对较低,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一定差距。2015年,美国及欧盟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分别为33%、18%,同期我国铁路货运占比仅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