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把乡村振兴提到了战略高度,不仅为新时代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更为抓好“三农”工作提供了重要路径。永嘉作为浙江省县域面积第四的山区大县,最大的县情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业农村已经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明显短板,可以说是浙江乃至全国发展的缩影。
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对标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方面工作,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努力争当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排头兵。
坚持改革先行,让要素流动“快起来”。我们城乡发展经历了农业推动城市、城市带动农村等多个历史阶段,但是整体上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生产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为主,这也是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本质上来说,不再是以城市发展为中心去谋划农村发展,而是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城乡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快速互通、双向对流,对我们来说,根本就是依靠深化改革。
永嘉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早在1956年就开创了全国包产到户之先河,比安徽凤阳小岗村早了22年。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全面激活永嘉人血液中的改革基因,不断从改革中获取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一方面,打开城乡要素流动的大通道。坚持以交通为先导,抢抓杭温高铁在永嘉两处设站的历史性机遇,全力推进总投资150亿元的“五纵五横”交通网络建设,全力构建全省1小时、中心镇半小时、景区微循环这三个“交通圈”。另一方面,释放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活力。坚持以“最多跑一次”为统领,以农村综合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破题口,依托在全省率先建立的市场化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积极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保障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面盘活农村土地这个最大资源,鼓励农村资源更加便捷地进入市场,引导社会资本更加充分地流向农村。
强化产业支撑,让绿水青山“活起来”。生态资源是乡村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巨大的潜力。永嘉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就在楠溪江中上游实施了最严格的工业“零准入”,仅“十二五”以来就否决了20多个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保住了三百里楠溪的一江绿水。如何让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关键是用保护的理念、创新的模式、经营的思路来盘活开发,重塑乡村产业。要持续护好绿水青山。在环境保护上继续出重拳、出实招,全面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并积极探索楠溪江生态立法保护,真正实现从“治标”向“治本”转变,形成全民共识的自觉行为。
要积极推进农业转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借势借力楠溪源头田园综合体省级试点,加快推进楠溪云鼎等14个总投资110亿元重大农业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一批集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功能于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真正实现现代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要深度抓好产业融合。瞄准人们生态休闲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加快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村土地上长出“金元宝”,乡间民居成为“聚宝盆”,生态优势变成“摇钱树”。
特别是依托永嘉“千年古县”的历史文化底蕴,抓住文旅融合这个关键点,去年永嘉屿北古村开创了全省“整村置换、村企合作”保护开发模式的先河,今年又深度挖掘了永嘉特有的“船工文化”,楠溪江上重现消失30多年的传统舴艋舟,引来央视新闻一天之内连续三次报道。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用文化丰富旅游的业态、形势和特色,用旅游为文化传承、开发、弘扬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渠道,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合作双赢。
突出发展惠民,让百姓生活“好”起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是人,就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推动乡村振兴,在加快发展中进一步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让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更富裕。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发挥生态休闲产业的富民效应,特别是针对我们永嘉广大农村“村旅融合”“村景融合”的现实基础,努力把景区村庄打造成独特景观、把农村生产生活活动打造成休闲体验项目、把配套产业布局打造成农民创业就业基地,实现生态休闲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和百姓增收致富“一箭三雕”。
要让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更富足。始终以健康向上的乡风民俗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突出抓好农村文体建设这个关键环节,继续加大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精心办好一批接地气、原生态的文体赛演活动,把永嘉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民俗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要让老百姓的人居环境更优美。良好的村容村貌是农村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也是美丽乡村的基本特征,我们将通过精心打造“一廊四线”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系统推进治水、治气、治违和“厕所革命”、垃圾“三化”处理,以乡村“环境革命”推动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
注重治理创新,让基层基础“实”起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乡村振兴的固本之策,创新建立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始终坚持党建统领。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总结提炼瓯窑小镇“党建+治理”的成功经验,在全县范围推广“党建联盟”模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真正打造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大力实施农村“头雁工程”。严格落实增强村干部战斗力“金二十条”和真爱严管驻村干部“双十条”,全面推行不适任村干部“五退出五劝退”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全力培养一批能带富、善治理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要求,持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重点抓好全省“全科网络”试点工作,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和“四个平台”融合,全面推广“4+1”基层人民调解、非访治理等先进经验,确保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作者系中共浙江省永嘉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