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日召开的山东省数字强省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实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突破,拿出抓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劲头抓“新基建”,着力织密“网”、提升“云”、增设“端”,强化省级统筹、体制创新、设施联动,夯实数字强省底座。
记者经过多日调查发现,当前,智慧城市在经历了概念导入期、试点探索期、转型升级期之后,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期,山东也在融合中走出一条独特的数字化发展之路。
城市主动“拥抱”
“过去,东营区城区路灯以传统高压钠灯光源为主,能耗高,每天亮灯不足6小时(半夜灯),城区主次干道由于设备老化严重,能耗衰减大,灯具故障率高,整体照明效果不好。”8月18日,谈起东营市东营区的城市道路照明改造项目,东营市东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项目负责人许国明打开了话匣子。
为改善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浪潮协助东营区打造了“节能增量、智慧管理”升级改造项目。“原来需要安排多人进行巡检,如今从手机端就可以随时了解路灯照明情况。”许国明告诉记者。

“浪潮对城区内183条道路2.2万多盏传统路灯全部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操控平台就可以达到实施观测和智慧掌控。”8月19日,浪潮新基建山东中心总经理谢兴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浪潮面向城市管理,按照“多杆合一”的思路,建设多功能杆,合理布局各类路测设施,满足公安、交通、城管、环保、应急、通信、能源等多部门对城市设施的部署要求。
放眼全国,数字经济建设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共识,包括深圳、上海、武汉在内的多个城市相继推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从计算数据到平台应用,再到政务云新基建,浪潮开始探索智慧城市的新应用。
“通过改造和智慧管理,东营城区路灯改造后的平均照度提升约26%,综合节能效率达到62.32%。”谢兴昶介绍,除了前端,后期的养护成本也是很大的支出。为此,浪潮依托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城管平台,将路灯接入东营区智慧城市照明系统。如此一来,路灯也从传统的人工巡检转变为智能化、单灯智慧控制的新模式,节约了养护成本50%以上,故障修复率达100%。
谢兴昶表示,浪潮新基建已经先后帮助运营过30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项目,并先后参与了100多个城市的建设、运营、数据治理、行业场景等项目,在整体规模和建设的城市数量上位居国内第一梯队。
做有温度的“大脑”
疫情期间,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综合治理中心主任高英人常常接到密接人员排查任务,看似简单的工作在操作中却问题重重。
“排查对象信息并不完整,有的仅有一个名字,电话未必能够联系到本人,其次还需要通过电话输入密接者的详细情况,再反馈上传系统。”8月18日,在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社会治理中心,高英人一边操作一边给记者讲解,一旦信息不全,很多时候就会被“打回”;一些相关涉密信息如何安全上传系统,也是个难题。
了解到目前基层工作人员的燃眉之急,浪潮开发出了应对管理系统。“如果名单是在凌晨发送到街道,系统可以通过姓名检索实现部分内容的输入,第二天工作人员可以再进一步对比核查。此外,智能化的名单管理,避免了多次重复劳动。”高英人介绍,在开发系统的基础上,浪潮还将郭店“泉”智慧运行管理系统接入,同样是由浪潮开发和维护的系统实现了互通。
“这个智慧平台是济南市的唯一试点。有了这个平台,相当于建立了‘社区大脑’,工作人员需要查找的信息导入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姓名检索等碎片信息分分钟锁定排查对象的身份,并通过‘以人查房’功能,迅速找到住址并联系其家人,大大提高了疫情期间的工作时效。”高英人认为,把数据用起来,让社区大脑会思考、能指导行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据了解,郭店“泉”智慧运行管理中心核心板块,横向整合街道综治、城管、环卫、交通等管理体系,纵向延伸16个村居网格,让郭店街道管理者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也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有保障、可持续。
疫情期间,郭店所有辖区利用前期接入的各种人、房、车、视频、感知等数据,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对各社区进行疫情摸排、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社区大脑可以说立了大功。
从“社区大脑”到“城市大脑”,浪潮新基建发力城市信息基础领域。谢兴昶介绍,城市大脑采取分布式的建设和部署模式,只有“中心脑”与“边缘脑”、“行业脑”与“区域脑”的结合,形成一个“脑网络”,才能真正支撑起城市治理的智能化需求。在济南,浪潮联合生态伙伴在三个层级实践了城市大脑体系的建设理念。在市本级,构建智慧泉城大脑中枢,支撑城市防汛、森林防火、工业运行分析、智慧停车、智慧城管、智慧应急等83个应用场景;在行业级,联合滴滴等行业伙伴共同打造济南交通大脑;在城市基层,以街道为中心建设街道微脑,打通城市基础物联感知体系,借助非现场执法,加大对非法营运源头打击。
建设智慧城市是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手段赋能,让社区更加温暖。谢兴昶认为,智慧大脑、智慧社区项目最终还是要反哺人、服务终端,将技术、商业和人融合才是智慧大脑打造的真正意义。
构建新生态
近些年,山东积极探索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让城市变得更“聪明”。目前,山东的相关经验,为其他省市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样本。
以智慧交通为例,今年山东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开通,标志着山东在“智慧+交通”领域更上一层楼;在地铁站乘车方面,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地铁上,搭建智慧地铁运营管理技术与平台,从出门到出站,可实现全程智能服务。
山东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李向东表示,“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山东将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数字经济各领域中的创新应用,将应用场景需求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激发山东数字经济发展潜力。”
智慧城市领域资深专家孙兴表示,智慧城市发展前景可期,但问题是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投资无法形成正比例,收益回报期相对较长,如何让行业企业有“获得感”是能够长久扎根行业的根本。
对此,谢兴昶介绍,目前,浪潮将原山东区销售单元和原智慧城市产业单元进行整合,成立浪潮新基建公司,致力于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骨干企业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与产品服务商。在今年6月底专门举行了浪潮新基建的生态合作伙伴大会,成立浪潮新基建生态联盟——银河联盟,吸引了各行各业能够服务智慧城市的商家,比如生产充电桩的企业、可以做自主洗衣的企业、包括能够服务细分领域的企业,主旨是为了打造“一站式”的服务概念。
作为浪潮新基建的生态合作伙伴,山东高新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做智慧园区业务,作为国内一流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设、运营”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增值服务运营商,该公司也和浪潮新基建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就共同推进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助力和服务山东企业。“招商运营是园区的难点也是重点,通过整合企业信用数据,我们可以提供精准招商、智能化物业服务,直接提升园区招商能力和服务品质。”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抱团发展,做好各自主业,有助于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内的常态化发展。
谈及下一步发展,谢兴昶表示,浪潮新基建将和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结合起来,探索智慧城市环境监测设备的改造,这在目前国际社会中是难点,也是未来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