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低冲击生态水系为基础(≥70%)
玉树重建后低冲击生态水系的比率不低于70%。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呈现山河之美是规划的灵魂。玉树有壮美的山川草甸,独特的藏族建筑风貌,浓郁的宗教氛围。如何规划建设生态水系,并且把现有的水系进行生态化改造,是实现四位一体的优美山水生态城基本阶段。重建必须使城市70%以上的水系河道驳岸设计应是生态驳岸,并成为当地旅游的新景观。
首先,要精心设计生态亲水河岸。沿着流经玉树的河分为三个台阶,最下面的台阶是亲水台阶,人们在这里很容易接触到潺潺的河水。第二个台阶是街道台阶,由当地的石材来建设,如果遇到一年几天的洪水,水可从街道上过,街道就临时成了加宽的河道。在街道的外面是建筑,建筑的门槛提高或加闸门就变成挡洪墙。遇到20年一遇的洪水,门槛上加一块板就能把洪水挡在外面,这种看不见防洪坝的城市是最优美的,同时兼具防洪功能(图13)。

图13. 巴塘河-扎曲河滨水特征片区空间设计意向
其次,统筹规划设计工程性与非工程性防洪排涝体系。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建设都江堰的过程中,就写下古训:“深淘滩、低作堰”。今天,我们却把这条古训忘记了,一味地筑水泥高坝,忽略了防洪体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
第三,推行低冲击开发模式。美国不少规划师已经意识到城市建设和已有水系应该实现低冲击式的和谐相处。低冲击的概念是城市建设方式对原有的地表径流分布的干扰降到最低程度。城市建设应该推行低冲击开发模式,扩大城市可渗透面积,多途径进行雨水的收集利用,多层次进行废水的再次循环利用,推行排水的“不连接”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的雨水排放并不是排得越快越好,而是储藏的环节越多越好,同时要保护和利用原有的水系和植被。
第四,在适当河段要设计过水坝或橡皮坝形成人工湖,增加水景美感度。
第五,推广开放式亲水的防洪堤与湿地公园。
第六,充分利用亲水河道设计特色景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丽江的城市灾后重建,把水的景观作为城市的灵魂加以建造(图14)。丽江就是按照上述原则改造生态水系,每年洪水在大街上过一遍,当地居民不再把洪水看成是洪水猛兽,而是将其看作是可以利用的一种资源,是大自然馈赠给城市的独特礼物。

图14. 丽江河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