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降低碳排放、追求低碳生活成为指引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针。进入6月份以来,我国长江流域气候“旱涝急转”,各地普降暴雨,城市内涝频现,人们对城市的规划的合理性质疑声四起。日前,都市世界编辑就我国城市的低碳化发展趋势和气候变化条件下如何科学进行城市规划等问题,采访了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北京代表处能源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
我国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形势严峻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低碳”成为世界各大城市追逐的目标。
谈到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杨博士告诉都市世界编辑:“降低碳排放对我国来说迫在眉睫。2007年我国的碳排放比例高达54%,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国家,虽然这几年有降低的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不加制约,到203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30%,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因此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现城市低碳要做好能源规划
当都市世界编辑问到实现城市低碳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时,杨博士表示:“我所赞成的是在城市范围内严格控制碳的使用总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对城市能源的规划。”
他在谈话中指出由于城市的人口密度较高,因此污染严重成为其面临的一个“城市病”。空气污染中大部分又来自于煤炭燃烧和汽车燃油,所以城市应该作为降低碳排放的重点。城市在发展之初就要适应“低碳”的发展需求,把降低碳排放作为开展城市一切活动的重点。只有在城市规划中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中建立合理的产业布局。
同时,杨博士还告诉都市世界编辑,城市在严格控制煤炭总量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于清洁能源的引入,制定科学的“城市能源规划”。在这方面,北京已经成为先驱。在过去的三年中,中国对于新能源的使用,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太阳能、电能和风能都从2008年的第三名上升到第一位。因此,在低碳城市的规划中,能源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低碳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双赢。
气候变化影响城市规划
进入六月份以来,我国长江流域气候惊现“旱涝急转”,各地普降暴雨,城市内涝频发,一时间,“到武汉来看海”、“东方威尼斯”等在中国城市广泛流行。作为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北京代表处能源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在气候的变化给城市规划带来的影响领域,也有着自己的见解。
当都市世界编辑问到这种状况跟城市规划有无关联的时候,杨博士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种联系是必然存在的,长江流域之前之所以会出现干旱的局面,是因为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对于蓄水功能重视不足;后发内涝是因为城市地下管网没有准备好,现在城市对于气候变化预估不足。现有的城市管网设计理念还停留在大雨20年、30年或50年一遇的层面上,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极端天气的出现呈现‘十年一遇’形态,城市现有系统就满足不了天气变化的需求。这正是由于城市规划缺乏预见性而导致的整个城市安全感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