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慎志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兼任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全国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教学、科研、设计工作。
在城市化过程中,不少城市推出过自己的城市风貌特色管理规定,但为了追求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现象仍然较多。都市世界网记者针对这种现象,在2013年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即将到来之际,采访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兼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的戴慎志教授。他认为城市规划建设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又要保持和增强城市特色个性,使两者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都市世界:有许多城市都提出了自己的城市风貌特色管理规定,您认为城市风貌特色规划对城市发展有什么作用?
戴慎志:城市风貌规划的重点在于城市“气质”和“秩序”的打造,这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日本、欧洲对于城市风貌保护的立法较早,公众参与意识较强,城市风貌保护理念已深入人心,从而形成具有地域、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风貌形象。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出台的风貌特色管理规定也是往这个方向发展。
城市风貌规划是从风貌景观角度,对城市空间的主要组成系统进行规划,这是与常规的、传统的规划所不同的地方。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建设具体的法定规划,主要从公平、效益角度提出城市建设控制要求,而城市风貌规划则从艺术、审美、文化、历史等角度对空间建设提出引导,是对传统规划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综合竞争力诉求就越高,对城市风貌保护与营造的诉求就越强,这与城市发展阶段相关,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0%,根据国际经验,今后的社会各界会对城市风貌景观的关注会越来越多。我们曾经对许多地方政府管理者和公众对待城市发展的期望进行统计发现,社会各界对于城市风貌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
城市风貌规划对于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文化,保持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维护和营造城市风貌特色,保持城市的地域环境特性和公众归属感,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积极推进作用。
都市世界:我国在当前的城镇化建设热潮下,许多城市却违背了城市风貌特色保护的理念,“千城一面”问题越来越严重,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戴慎志: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千城一面”的问题。
一方面,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规模化、标准化、可复制的产品是产生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城市化的快速进展带来了城市规模的迅猛扩张,标准化的生产建设方式是城市快速建设的必然选择。这包括规划设计的标准化、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建筑材料的标准化、建筑技术的标准化等等。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现实。
另一方面,从历史、文化、社会等角度来看,任何城市的形成过程都是漫长的,其承载了悠久的地方历史文化与民间风俗信仰;又因各城市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其拥有的城市空间景观也各具特色。因此,每个城市的面貌应具有独特的个性与气质。
而千城一面是当代物质环境、技术手段、价值观等作用在城市的空间表现。它将带来的是城市地域特色的消亡、公众归属感的消失,城市景观环境枯燥乏味,丧失城市个性,也将遏制和降低城市综合竞争力。
这是当代社会发展中城市建设的突出矛盾之一。我国城镇化正从简单的扩大规模走向内涵建设,城市建设应增强综合竞争力。因此,城市规划建设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又要保持和增强城市特色个性,使两者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城市风貌规划就是在城市大规模发展和建设中,科学、合理、有效引导和控制城市向人性化、特色化、延续化方向发展。
都市世界:您将要在2013年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演讲关于“城市风貌特色保护与营造的实现路径”的内容,可否透露一下这次演讲的主要内容?
戴慎志:此演讲内容是我现阶段所重点关注的城市发展问题。目前我重点进行:城市风貌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与生态化规划建设三个方向的研究。在城市化加速期,人口和GDP迅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快速增长,城市建设如火如荼。随之产生了一个突出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即多年形成的城市传统风貌、地域风貌如何在城市快速建设中维护和发扬?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城市规划者,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城市风貌规划编制与研究,梳理风貌保护与营造体系,提炼城市风貌要素,提出塑造特色风貌的要点,系统地告诉城市管理者应当关注那些方面,规划建设管理应对哪些方面进行理性的控制,对哪些方面进行科学的引导;告诉城市建设者在开发建设中应当注意什么;并使全社会不同群体在城市风貌塑造方面形成共同的认知。最终通过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管理与建设的衔接,实现城市风貌特色保护与营造的目标。
本次演讲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城市风貌及风貌规划的基础性概念,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第二部分对城市风貌规划体系、要点、技术路线等进行剖析,结合地方需求,提出需求导向的、不同层面的城市风貌规划编制思路与重点;第三部分提出风貌规划的工作程序及面向规划管理实施的保障措施。
(都市世界王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