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人物 >>聚焦 >>
 
俞孔坚:城市不能只造城不造市

时间:2014-03-24  来源:华商报  作者: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什么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丑陋奇怪的建筑正拔地而起,城市的环境生态正日趋恶化。所有的生活诗意,被严重的雾霾所遮蔽着。本报专访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探寻一个城市应该如何规划,才能在这深情的土地上更好地成长,也试图回答我们诗意的生活梦想,需要怎样的城市来承载。

“我们的街道尺度比美国的宽两倍,我们的马路尺度比欧洲的宽四倍,这是违背为人服务的城市原则的”

“过去十年是中国城市景观破坏最严重的时期”

“那些强调形式主义和纪念性的、无病呻吟的城市化妆,是今后城市建筑的敌人”

“我们造了好多空城,造了好多房子,造了好多马路和广场,但没有形成市”

俞孔坚

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他的设计实践遍布世界多个主要城市,获得多项国际重要奖项。他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不能带着小农意识来建设城市

记者:你之前批判说,过去十年是中国城市景观破坏最严重的时期,称之为“五千年未有之破坏”——整个中国如一个沸腾的工地,到处可见挥霍浪费无度、缺乏人文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大型公共建筑,大江南北处处可见一个比一个气派、但人气很低的广场。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俞孔坚:中国的城市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疾,古今中外未曾有过。其中存在很多荒唐的行为,如正当中央政府号召节约能耗和材料,各大钢厂纷纷迁出城市以图还城市一片蓝天的时候,却看到一个个展示性的巨型建筑、为求奇特造型而耗费十倍甚至二十倍的用钢量;正当水资源告急,北京地下水逐年下降,国家花巨资将长江之水引到北方时,我们却看到圆明园试图恢复当年浩荡之水面;正当国土生态环境告急,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当下,城市建设者们却忙于到泰山顶上搬运石头,从农民的风水林中挖来乔木,来造大型园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归结为三大主要背景。一是快速的城市化,中国在一个转型时期从农村进入城市,小农意识还很重。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城市文明,但仍然带着农业时代的价值观来建城市。过去在农村的时候,地贫路窄,所以他更喜欢看到高楼大厦,喜欢宽阔的马路,农村离土太近了,建设者就想离土远一点。二是暴发户意识,所谓暴发户就是突然有钱,这个钱不知如何来使用,他只能是以钱多为美,以展示财富作为他的价值标准。三是中国的封建集权意识和权力意识,这使得建设者要展示可膜拜的权威。

城市中我们看到很多现代的建筑,包括央视大楼、大剧院,它们的形式是现代的,但没有现代建筑精神。

记者:但是城市形成本身就有权力的因素,一种是以商业形成的市,另外一种就是权力形成的城。

俞孔坚:没错。但城和市本来是两个概念,城是权力,市是民间的市场。中国的城市是有城无市,它还是造城的方式,并没有造市的方式,所以造了好多空城,造了好多房子,造了好多马路和广场,但没有形成市。真正的城市生活,真正的城市文明,是因为有市。城是很早就有了,但真正有市指的是有集市,有了贸易,有了交易,就存在公平的渴求。所以城市是一个交易的场所,一个交换、交流的场所,城市的文明必须有公平的原则。

城市人成了观众?

记者:过去几十年中国建了非常多的摩天大楼,你觉得摩天大楼建设能够给一个城市提供哪些价值?怎么看待这种建设摩天大楼的冲动?

俞孔坚:现在不止是摩天大楼,有很多城市景观,都强调气派、规整、几何、装饰的形式美,包括轴线式的景观大道、大型礼仪和纪念广场,纪念性、符号性建筑,附庸风雅的华丽雕琢,大型展览性公园的建设,水系整治的硬化、渠化和形式美化,各种临时性、以礼仪和装饰为目的的街道和公共场所的美化工程。

从现实层面上来说,城市的发展无法否认摩天大楼的存在,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这些建筑怎么样跟这个城市生活共存。

记者:所以这些建筑、景观缺乏审美价值,或者与周围的环境很不协调?

俞孔坚:从现在大规模的建造冲动来看,人变成了观众。美化工程耗资巨大,劳民伤财,试图通过唯美的追求,来解决社会问题,改变城市面貌,而不直接去解决本质的城市功能和市民的生活问题。空间与社会结构的破坏,机械式的城市手术,伤害了城市有机结构和社会网络,而且,缺乏城市更新的有机性。地方传统文化精神湮灭,机械的、几何的、模仿的形式,与城市历史文脉和有机结构格格不入。这是一种虚势与浮躁,不靠长期实在的艰苦努力来根本改变城市面貌,而只求表面化妆的短期行为,只能给后来的城市改造带来更大的困难,并且,在几何与机械美的原则下,自然与生态受到摧残。刚刚摆脱神与自然力约束的“人”,却在象征权力与财富的构筑物和机械图案前失去自我。

这种唯视觉形式美而设计的建筑,是唯城市建设决策者或设计者的审美取向为美,强调的是纪念性和展示性。

记者:我的理解是,现在城市并没建成一个市民的城市,而是一个展示性的城市。那么,在你看来,一座城市的建设、规划、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0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关闭
更多关于 俞孔坚:城市不能只造城不造市 的资料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