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人物 >>言论 >>
 
赵冠谦 :解读中小套型住宅观念与设计

时间:2009-02-18  来源:中国住宅产业网  作者:赵冠谦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的解析

如何更好地设计中小套型住宅呢?

首先是要有合理的平面布置。要求做到:

一、功能分区清晰,即室内公私分区、动静分区、洁污分区明确;

二、平面布置紧凑,相关房间集聚,使用方便;

三、交通路线便捷,户内活动不穿行他室,没有交叉。

其次是要有适宜的空间尺度。适宜的功能空间由室内家具设施、人体、人活动面积三部分组成,并且需要合理配置。推荐的净开间尺寸:厅为3.6~3.9米,主卧为3.3~3.6米,次卧为2.7~3.0米,厨房1.5~1.8米。净进深尺寸:1.2~1.5倍开间,不宜大于1.8倍。

第三是要有集成的厨卫设施。厨卫是设备、设施、管线密集的空间,也是家务劳动强度最大的地方,因此科学合理,并按人体工效学原理进行布置,做到配套、综合、隐蔽的布置三原则,设置管道井、管道墙或盒子间,使厨卫空间利用最大化,使设施集成最合理化。

第四是要有适当的空间层高。中小套型住宅内部层高应避免过高过低现象。过高会产生空旷感,过低会让使用者感觉压抑,也不卫生。根据气候分区和结构选型、采暖方式等因素不同,可选定2.8~3.0米层高,厅、卧净高为2.4~2.6米,厨卫净高为2.2~2.4米。

第五是要选择简洁的室内装修。住宅内装修应避免宾馆化的倾向。优秀的室内装修能提高居住品质与文化气氛。装修应做到清雅、明快、朴实、大方的效果,防止繁琐、复杂、奢华、奇特的装修。简洁的装修能增加家庭的温馨感,扩大室内空间感,不应采用高昂价格的建材、饰物,而应采取环保型的。家具应做成多功能的,门应是多样的,如折叠式、推拉式以增加空间。

第六是要注重灵活的功能空间。根据家庭生命周期内家庭结构、生活形式、职业变化等情况的变异,内部空间设计应留下可灵活分隔的余地,做到内部空间的适应性。需要以结构大空间、轻质可拆装隔断和可调节的设施来保证。

第七是要重视多维的空间利用。多维的空间利用是指高度与时间上对功能空间的利用,如利用高度在入户过渡空间上部、交通通廊上部、卫生间前室上部等位置做成吊柜,顶层坡屋顶做成阁楼等都能增加有效面积。在时间上,可将起居与进餐、进餐与备餐、休闲与工作、会客与睡眠等活动地点在时间上交叉使用,增加了空间的使用率。

第八是要应用适用的科学技术。科技引领人居已成共识。住宅性能需要科技提升。中小套型住宅的声、光、热、空气环境质量更需科技来保证。由于不能过多的科技投入,应积极选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低投入高效率的适用技术,还应大力提倡选用优秀的规划设计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争取充足阳光、组织通风、避免日晒、合理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窗地面积比等,这是提高住宅性能经济又科学的措施。如果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应尽快国产化和本土化,做到为我所用。

第九是要注意特殊的套型供应。中小套型住宅适宜满足单身和老人家庭的需求,但需要做一些特殊设计。单身家庭的套型应提供完善的设备设施和较大的灵活空间。老人家庭应强调无障碍,即室内地平无高差、设有辅助支持设施、降低操作台面和柜体高度,使用方便操作的开关、地面应防滑、墙角应圆滑、门洞增大以及设有呼救装置等等,使老人生活有方便、舒适、安全感。

第十是要配合简约的立面造型。中小套型住宅立面造型应避免繁琐的装饰、高贵的建材,应善用合理的墙面与窗口的虚实对比和适当的经提炼的传统建筑符号,达到既有传统精髓,又有现代气息的建筑风格。

 
0
上一页 页码:[<< 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关闭
更多关于 赵冠谦 :解读中小套型住宅观念与设计 的资料
· 环保住宅设计—阿姆斯特丹蓝色之家 [2010-05-05]
· 美国康涅狄格州18.36.54住宅设计 [2010-07-29]
· 对当前我国住宅设计的反思 [2010-09-06]
· 美国康涅狄格州18.36.54住宅设计 [2010-07-29]
· 商业化住宅设计的发展 [2010-07-26]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