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套型住宅的提出及与国际对比
为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抑制房价上涨,促进住宅建设稳步健康发展,最近两年,我国前后出台了“国八条”与“国六条”政策,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要求在新开发的项目中,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套型占70%。此项内容引起了业界的重大反响。
住宅面积水平比较
国际上除独栋住宅外,一般住宅建筑面积并不是想像中那么大,据2002年的住房平均建筑面积统计:日本为85平方米、瑞典为90平方米、德国为99平方米。新加坡小于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户型占70%以上。
而我国2005年对住宅的统计结果为:32个重点城市中,有16个城市120平方米以上住房超过总量的50%,而小于80平方米的住房不足10%。
住宅私有率水平
居者有其屋并非家家均私有住宅,而是有适宜的住宅居住。国际与国内住宅私有率对比如下:英国:70%;美国:62.5%;法国:55%;荷兰:50%;中国:大于80%。
住宅工业化与产业化水平
住宅产业化与工业化密切相依,发展工业化需要普及与实施标准化与模数化,住宅产品提高依赖生产系列与系统化。发达国家的住宅工业化与产业化水平相对较高。
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
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升华,住宅建设达到一定水平时,应注重住宅功能与性能的提高。发达国家住宅建设更多地关注住宅功能与性能的提高。而我国的住宅开发,还停留在粗放阶段,更多的关注住房面积,忽略住宅品质。
中小套型住宅观念的误识
中小套型住宅不是低标准、简陋的代名词,增加中小套型住宅所占的比例,是针对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广大普通百姓经济能力所及而制定的政策。中小套型住宅符合家庭小型化的需求,不是贫穷的再现。面积小也绝对不是质量标准低的反映。国家试点小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面积不大功能全,标准不高水平高,造价不高质量高,占地不多环境美”的要求。
中小套型住宅不是随意设计就能成功的。中小套型住宅需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通过四个精心,既能使住宅符合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又能使居民居住在功能、性能良好的住宅内。因此设计中小套型住宅,要求像轮船内的客舱、火车上的包厢那样精致、细腻。要珍惜每一平米的面积和每一立方米的空间。
中小套型住宅也不是舒适性的反义词。住宅是家庭生活的主要场所,住宅不是越豪华、越奢侈越好。中小套型更能体现居住的温馨、亲切,更容易提高舒适度;相反,住宅内空旷或杂乱堆砌,只能引起居住者心理不安,使居住者承受不适、不健康的心理压力。
中小套型住宅不是寒酸、贫穷的表现。中小套型住宅符合居住梯度消费的规律。一切消费均应量力而行,不应过分超前。应该摒弃盲目攀比、摆阔显富的消费心理。居住消费应防止背上“房奴”的包袱,即为住房负担支付经济上的重债,和日常维护过高经济压力,最终导致住房拥有者超负荷劳动。
中小套型住宅不是不讲科技应用。愈是面积小,愈应注重科技支撑,而且更应采用适用合理的科技手段。中小套型住宅由于布置紧凑更能体现科技应用的效果。
中小套型住宅反映了公共资源的公平享受。我国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大面积的豪宅是对公共资源的不公平享受。大面积住宅占地多,占用建筑资源多,维护管理也增加资源的消耗,中小套型住宅更能体现节能省地的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