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眼里,城市更应该注重的是,作为一座城市的功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花里胡哨的外表。“标新立异的建筑,可以有,但应该只出现在城市的视线走廊上。”
“一座城市是由很多建筑组合而成的,就像一个建筑的合唱团,大多建筑都是谐音,只有一两个是领唱,那合唱团的歌声听着才能入耳。城市也是这样,如果每幢建筑都想领唱,都标新立异,那肯定就全乱了。”
刘太格说,很多人去了巴黎就会喜欢上巴黎,为什么?因为巴黎就是一个和谐的合唱团,巴黎大部分的建筑都是背景建筑,只有那么几个特殊建筑,这样看上去就是一个整体。
刘太格丝毫不掩饰地说,喜欢中国一些老城市,比如扬州,它看上去浑然一体,街道也有连贯性,具有高度的可行走性。“可是我不喜欢中国的一些新城市。到了那些城市,你都没有想逛街的感觉,你到巴黎、纽约还有中国上海的浦西,你会有逛街的感觉,因为你会觉得建筑一直在陪着你走,建筑陪着你逛街,会有各种各样的橱窗,一直在前面等着你。”

刘太格:到巴黎、纽约,你会有逛街的感觉,因为你会觉得建筑一直在陪着你走,建筑陪着你逛街。
在中国的很多城市,你根本就不想出门,也许广州的老城区适合逛街,可是在新城区你想逛吗?周围建筑忽远忽近,建筑之间距离也太大,不会陪着你走。“我很担心中国,甚至亚洲的很多先进城市,会成为美国的郊区,就是你必须要开着车去你的目的地,走着去会很辛苦,享受不到城市的味道”。
不要把老建筑当陈列品
刘太格自认在任新加坡总规划师期间,干了件自认为很“得意”的事:保留了25个老城区。
“一座城市没有老房子就像一个人没有记忆。”他认为,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紫禁城”,这个“紫禁城”就是城市的老建筑,他认为应该把老建筑当作神圣的紫禁城一样保护起来。相反地,很多中国的城市以老建筑为耻,认为它影响了城市的美观,这是极其错误的观念。还有的城市打着土地缺乏的旗号来拆掉旧建筑,更没有道理。“新加坡弹丸之地,都能把所有老建筑保留住。”他指出,中国很多城市都存在浪费土地的通病。
“也不要把老建筑当作陈列品,保护不等于尘封。”刘太格认为,老建筑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它理应和城市生活融为一体。
很多城市为了象征性地保存一两个古建筑,就拆了周围的东西,只是把一幢房子矗在那当成博物馆用来参观。可是往往老城区的价值不在于一个单体的建筑,而在于那是一个城区,那个城区是一个整体,每幢建筑都是一部分,连街道石头的路面也是“宝贝”,觉得老的街道走着不舒服就拆了铺新路,其实很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