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刘太格,曾是新加坡总规划师,也是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及市区重建局前局长。
现年71岁高龄的刘太格,自1992年以来就一直是雅思柏建筑设计事务所(RSP Architects)建筑设计与工程公司董事,该公司的咨询项目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包括中国。他同时也被中国山东省、北京市,和其他十个中国大城市礼聘为城市规划顾问,曾担任北京2008年奥运会建筑设计评审委员会主席。
3月24日,刘太格随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访问广东,这是他15年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
从曾祖到曾孙的城市银河
刘太格在接受专访时,提出了“珠三角城市银河”的概念。
他坦言,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地区城市都适合这个模式。
“城市银河”是什么意思?
刘太格解释,城市银河的组成首先是城市的族群,即从曾祖父到祖父,再到父亲、孙子和曾孙都包括其中。具体来说,就是由省一级的城市群,再到大城市一级的星座城市,最后再到中小城市,到区到镇(中心区、工业区),到小区(核心区、产业区),最后才是组团,再到建筑。
如何来打造“城市银河”。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大城市分成几个城市,而不是几个区,因为区只是一个政治概念,不是一个规划概念,各个城市自成一体又形成一个整体。
刘太格表示,像珠三角这样一个九加二的城市群,就可以组成一个“城市银河”;像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可以把它分成数个卫星城市和中型城市,每个城市都自成一体,所有功能独立齐全,方便市民的所有城市生活,城市与城市之间用轻轨连接,软件上可以实施所谓的“同城化”。

刘太格曾为中国苏州古镇同里进行规划,图为同里古镇退思园的精致设计。
他指出,珠三角城市带只会越来越大,如果不把它分散,不化整为零,城市的交通和污染等问题会更严重。
城市是建筑的合唱
与广州阔别15年,再次重逢,刘太格发现,当年的广州模样已经在记忆里远去:“变化太大了!”
对于中国城市的日新月异,刘太格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单体建筑的变化,不一定就代表城市整体功能的改善。
“评价一座城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外表景观,另一个是城市的功能。”刘太格坦言,单从外观而言,标志性建筑肯定是最抢眼的,可他并不欣赏中国各大城市间互相攀比“城市地标”的做法:“无非是从建筑杂志上抄来的,能有什么特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