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2011年11月末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正在步步迫近。对于去年坎昆会议遗留的种种难题是否能够在此次会议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罕见乐观预测。
推荐阅读
中俄未就天然气价达一致 你所不知的普京的另一面 津保铁路停工已数月
市场下调存准率呼声再起 油气定价机制新方案已上报国务院 部分中小光伏企业求救高利贷 揭秘赵本山小品集团发迹全过程 《股神争霸》七重好礼送不停 孙立坚:扶植民企措施我担心两点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徐华清对于此次会议表现得较为平静,他向本刊记者表示,德班会议将继续谈判在坎昆会议上原则建立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三可问题以及资金、技术转让等机制的具体安排,此外还将聚焦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走向和其他实质性重大问题。
对此,2011年7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坚持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基础,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按照“巴厘路线图”授权,在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基础上,建设性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
对于谈判中影响中国发展权益和核心利益的全球长期减排目标、排放峰值、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存亡等问题,徐华清认为中国政府谈判代表团应可以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取得预期成果。
有关全球气候问题的谈判持续波折,但对于中国来说,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已然确定。越来越多的省市,加入到发展低碳的行列中来。
徐华清认为,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低碳的认识也不一样。在中国,低碳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要途径,是双赢之策。在一定程度上,对低碳发展模式的探索,就是对于未来中国发展的可能道路以及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世纪性难题的探索。
再谈温室气体排放控制
作为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我国2020年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实现路径及支撑体系”项目首席科学家,徐华清今年以来一直很忙碌。他陆续参与了“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统计体系研究”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考核体系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并作为课题组长牵头完成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稿)”的编写工作。同时,他还受国家信息通报项目办公室的邀请,作为《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起草专家组成员,参与了该报告的编写及统稿工作。
这一切努力,均是为了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徐华清反复强调,“十二五”是实现这一行动目标的关键时期。面对日趋紧张的资源环境约束,“十二五”时期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必须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要着力点,合理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当然,中国所面对的排放困境仍旧艰巨。徐华清表示,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4000美元,尚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特殊阶段,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这些都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的重大挑战。
“2011年是实现我国‘十二五’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目标的开局之年。从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及节能降耗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实际执行情况看,由于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有所反弹,一些过去停工减产的也在恢复生产,产能大量释放,水泥和钢铁产品的产量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9.6%和12.8%,节能降耗形势十分严峻”,徐华清表示,初步分析今年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只下降了不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