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城市的胜利》作者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
《城市的胜利》(Triumph of the City: How Our Greatest Invention Makes Us Richer,Smarter, Greener, Healthier, and Happier),英国Penguin 出版公司2011年出版。
《城市的胜利》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肯尼迪学院教授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的一本城市经济学著作,他出生于纽约曼哈顿,长期致力于城市经济研究。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对全世界各个洲城市形态进行调查研究后,在这本书里得出一个结论: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城市的未来将决定人类的未来!他认为,城市让人类变得亲密,让观察与学习、沟通与合作变得轻而易举,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撞击、文化交流与科技创新;城市鼓励创业,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工作机会,使得社会的机动性和经济的灵活性得以发挥;城市中密集的高层建筑、发达的公共交通、缩短的空间距离大幅度降低了人均碳排量,实现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伟大目标;城市清洁的水源、良好的排污与完善的医疗系统等维护了人们的健康与安全,提高了人类整体的生活质量。《城市的胜利》中文版也已经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日前,格莱泽教授接受了记者专访。格莱泽教授建议,中国面对那么庞大的农村人口,需要建造高密度的大城市,而不是学美国的城市郊区化模式。他甚至认为,世界的未来取决于中国和印度在未来的城市化成败。
城市让人类更聪明
记者:你在《城市的胜利》中有一个观点颠覆了我们的直觉,你说城市生活比郊区生活更加“绿色环保”。你认为普通人会接受你的观点吗?
格莱泽:在城市里生活比在绿色乡村更环保,更有效率,我的这个观点已经被许多环境学家所接受,但当然很难被每个人所接受。生活在树木环抱的自然环境里当然很舒适,但我的观点仅仅是从发展经济学角度出发的。人类生活在郊区,生活在绿色包围的舒适环境中,那就意味着大量能源的消耗,因为你要使用更多交通工具,也意味着你会住大房子,这种居住方式事实上是在破坏环境。常识是,如果人类生活在一个高密度居住的城市里,留出更多自然环境,这就是环保。
记者:所以你认为,城市才是人类未来的最重要生活场所,城市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
格莱泽:聚集生活有益于人类的发展,包括经济,何况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协同工作。越复杂的工作就越需要人类的合作,这就更加凸显了城市的重要性。很多人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不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和合作工作,城市将只扮演社交的作用。我相信,事实恰恰相反。技术使得世界更加复杂,那就更需要人类思想、观点和创意的碰撞。人类是个社交的物种,大家只有聚集在一起才能更聪明。城市让人类更聪明。城市提供了这种可能性。
记者:对于一座城市,在它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元因素是什么?
格莱泽:教育。人力资源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最重要的,他们决定这个地方的经济势力和政府质量。投资于公共交通和建造大楼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是在发展中国家,普通人其实是很难触及到这些东西。只有教育能让每个穷人享受到。
高密度城市更能取得成功
记者:你在书中建议中国不要学美国的城市化,为什么?
格莱泽:美国的郊区只是显示了自私的选择是怎样的,那里生活很好,但是这种生活方式和城市运作方式是愚蠢的。郊区生活带来的污染、壅塞交通等带来的浪费是难以计算的。
而且,如果中国效仿美国的发展方式,能源需求将成倍增加,因为大量使用汽车和大面积居住能源消耗。这将加剧世界能源紧张,推高能源价格——往上建比往四周建要好。
记者:在你的书中,底特律是失败城市的典型,但在几十年前,底特律在美国的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硅谷。中国的城市化可以从底特律的失败中学到什么?
格莱泽:底特律的失败案例告诉我们,一个城市的发展依赖于单一产业,依赖于少数几个大公司是非常危险的。成功的城市都有些共有的因素:聪明的人、小公司和与世界紧密相连。这样的城市,我这里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名单,上海就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