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森:现在看来最大的弊端就是城市面临不堪重负的交通压力。由于大量的汽车、公交车和自行车均流向同一地区,导致了城市的缓慢流动性。长期来看,所有的交通系统将面临“负荷”状态,甚至有可能面临崩溃的危险。而这些也将导致一个城市的“衰老和疲惫”。所以,现在面临的问题也督促中国在有效的城市空间内使得人和人的活动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这是关键。
借鉴“迷你伦敦”人口负担变资源
FW:您认为在建造世界城市的过程中,中国应该如何解决大型城市的“人口大爆炸”的问题呢?
萨森:一个城市的关键是需要有多个“节点”来衔接,而不是由单一一个节点统筹所有的职能。单一节点往往过于集中而且难以管理。所以,在大型的城市中可以允许有多个内部“迷你城市”来构成。
FW:“迷你城市”怎么讲?
萨森:在一个均匀分布的城市空间里,由多个“节点”连接着人们的活动。而这些迷你城市将使得1000万甚至更多的人口不会成为城市的负担,而是城市的资源。在3到4个经济节点的枢纽下,能够使得多个迷你城市创造多个迷你经济圈。
FW:在建立迷你城市方面,有没有具体的一些实例?
萨森:伦敦是这方面最好的例子。伦敦有14个迷你城市,而且是分散式。由于这些迷你城市的存在,也就使得即便伦敦没有大型的高层建筑群,但是能够让伦敦这一国际都市如此集中的原因。另一个例子就是,如果对比伦敦和上海的“密度分布”图可以看到,在伦敦的这一“密度”下,人们可以在“迷你城市”中很方便快捷地生活以及从事他们的工作,而不用花费2小时的通勤时间来完成这些活动。
支招中心商业区外建立几个子枢纽
FW:除了建设“迷你城市”,您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哪些方面?
萨森:第二个关键就是一个城市的中心商业“枢纽”需要有3到4个“子枢纽”来连接。这些由中心枢纽来链接子枢纽的城市模式在东京、纽约和圣保罗等大型城市均可以看到。这与在大型城市中建立“迷你城市”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FW:一个城市的人口如果规模过大,面临的最大问题很有可能就是如何处理好人口和资源之间的关系。所以您是否觉得“迷你城市”的城市发展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城市人口与资源的关系?
萨森:是的,正如上述所说迷你城市很好地解决了城市人口和资源的关系。而北京完全可以借鉴上述做法。
建言“二孩”缓解人口压力中国还需寻找平衡点
FW:您认为中国应该建立怎样的大型城市?
萨森:我确实认为中国应该建立越来越多的大城市。这些城市不是指那些“创造利润”的奢华城市,世界上的这类奢华城市很多已经变成“空城”。一些富人买下这些城市的公寓楼,希望以高价出售。但是,这只会像世界的其他国家一样,加深中国的不平等。中国现在需要的是为民众着想的城市。这些城市的房子被真正有需要居住的居民所拥有,而不是那些只想着利润的投资商。
FW: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中国正逐渐放宽“二孩”政策,您觉得这样是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压力还是缓解人口的压力。
萨森:中国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将缓解人口问题带来的压力。应该看到,中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人口发展阶段,就像欧美所经历的一样。这些国家人口结构中有着越来越多老龄人口,而具备工作年龄的人口却相对较少。所以,这样人口结构的国家需要新的人口注入力量。
同时,中国也需要从各个方面寻求平衡点,这些方面涉及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各式各样的经济领域,在好的学校、医院和博物馆之间为所有的民众寻求平衡点。建造这样的城市同时能够创造就业以及平衡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