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政策 >>地方法规 >>
 
北京市公路条例

时间:2007-08-06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颁布者:北京市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2007/7/27

实施日期:2007/10/1

实效性:有效

     2007727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第二章 公路规划与建设

     第三章 公路养护

        第四章 路政管理

        第五章 收费公路的特别规定

        第六章 乡道、村道的特别规定

        第七章 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公路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公路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收费、使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公路,包括公路桥梁、隧道和涵洞。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市道、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三条 本市公路的发展应当遵循全面规划、城乡统筹、节约资源、安全环保、科学管理和保障畅通的原则。

        第四条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市公路工作。

        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国道、市道、县道的管理工作。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的管理工作。市公路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按照规定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管辖区域内乡道、村道的建设、养护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的建设、养护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公安交通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负责公路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公路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爱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损毁或者非法占用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的行为。

        第二章 公路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本市公路规划是城乡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应当依据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并与国家公路网规划、区域公路网规划、本市城市道路网规划和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公路规划与建设应当坚持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原则。

        第七条 市道、县道、乡道、村道规划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规划、发展改革等行政管理部门商相关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城乡统一规划的原则组织编制,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市道规划同时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市道、县道、乡道的命名和编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规定执行。村道的命名和编号的确定办法,由市公路管理机构制定。

        第九条 公路年度建设计划由市公路管理机构根据本市公路规划组织编制,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公路年度建设计划应当在上一年度结束前编制完成。

        公路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固定资产投资程序履行相关批准手续。

        第十条 地下管线年度建设计划应当与公路年度建设计划衔接。

        新建公路时,地下管线应当与公路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并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与公路同步建设。

        第十一条 公路建设项目实行代建制的,应当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代建单位并依法签定合同。交通、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公路代建项目和代建单位的监管。

        第十二条 公路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三条 新建公路时,公路附属设施、公路客运站点应当与公路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前款公路附属设施,是指为保护、养护公路和保障公路安全畅通所设置的公路防护、排水、养护、管理、服务、交通安全、监控、检测、通信、收费等设施、设备以及专用建筑物、构筑物等。

        交通标志、标线等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设置,保持清晰、醒目、准确、完好、方便使用。

        第十四条 市公路管理机构对失去使用功能的市道、县道,区、县人民政府对失去使用功能的乡道、村道,应当宣布废弃,及时向社会公告,并设立明显标志。废弃公路由相关部门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第三章 公路养护

        第十五条 公路养护计划由市公路管理机构按照公路等级、里程、路况、养护定额及养护规范评定标准组织编制,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资金安排按照财政预算管理规定执行。

        公路养护资金应当专项用于公路养护,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六条 公路养护大修工程、中修工程应当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养护作业单位;小修保养可以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推行招标制度。

        第十七条 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公路养护巡查制度,定时进行养护巡查;建立公路养护维修信息档案,记录养护作业、巡查、检测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设立公示牌,公示单位名称、养护路段以及报修和投诉电话。

        第十八条 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工期、时段进行养护大修、中修工程作业。

        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按照规定在养护作业现场和养护车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灯光信号,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养护作业人员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

        市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向社会公示公路养护大修、中修工程作业信息。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养护大修、中修工程作业,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加强交通安全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公路养护车辆进行养护作业时,在不影响过往车辆通行的前提下,其行驶路线和方向不受公路标志、标线限制。过往车辆和行人对公路养护车辆和人员应当注意避让。

        第二十条 市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管理考核标准,加强对公路养护作业单位的指导,定期对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进行检查。

        第二十一条 附设于公路的地下管线的检查井及其井盖等设施,应当符合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产权单位应当加强巡查。对因井盖等设施缺损、移位、下沉等影响公路通行安全的,产权单位应当及时补缺或者修复。

        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所有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公路养路费,未按照规定缴纳公路养路费的机动车不得上路行驶。

        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负责本市公路养路费的征收和稽查工作,除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范围减征、免征公路养路费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公路养路费。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可以采取措施暂停违法机动车的使用:

        (一)伪造公路养路费票证和收据偷逃公路养路费的;

        (二)以套用、伪造机动车牌照的方式偷逃公路养路费的;

        (三)以办理停驶手续后在停驶期间行驶的方式偷逃公路养路费的;

        (四)欠缴公路养路费6个月以上的。

        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暂停违法机动车的使用时,应当向当事人出具凭证,并作出责令其所有人缴纳公路养路费、滞纳金及行政处罚的处理决定。机动车所有人履行处理决定的,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应当及时恢复机动车的使用。

        被暂停使用的违法机动车的所有人拒不缴纳公路养路费及滞纳金或者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应当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建立机动车登记信息共享机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机动车办理停驶、注销、过户、年检等环节时,发现有欠缴养路费行为的,应当及时移交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查处;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在征收养路费时,发现有套用、伪造机动车牌照及办理停驶手续后在停驶期间行驶行为的,应当及时移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查处。

        公路监督检查人员依法进行公路养路费稽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章 路政管理

        第二十五条 公路用地范围按照以下标准确定:

        (一)公路两侧有边沟的,其用地范围为公路两侧边沟外缘起1的区域;

        (二)公路两侧无边沟的,其用地范围为公路路缘石外缘起5的区域;

        (三)封闭公路用地范围为公路两侧隔离栅起1的区域。

        本条例实施前公路的用地范围与上述规定不一致的,按照现状范围确定。

        第二十六条 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按照以下标准划定:

        (一)国道二十米,市道十五米,县道十米,乡道五米

        (二)公路弯道内侧及平交道口,以行车视距或改作立体交叉的需要为准。

        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外,禁止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建设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埋设的管线、电缆等设施,危及公路安全的,市公路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协助其所有人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市公路管理机构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照本市规定加强公路建筑控制区内的公路绿化建设和养护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经过市公路管理机构许可:

        (一)占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的;

        (二)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以及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

        (三)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

        (四)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公路路面的机具在公路上行驶的;

        (五)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非公路标志的;

        (六)在公路上增设平面交叉道口的;

        (七)超过公路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确需在公路上行驶的。

        从事前款第(一)、(二)项活动,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运载不可解体的超限物品,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并悬挂明显标志。

        第二十八条 申请从事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保障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安全和通行安全的防护和监测措施;

        (二)有降低对交通影响的交通组织和作业方案;

        (三)有应急准备措施;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九条 经许可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以及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所修建的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的施应当与路面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第三十条 经许可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非公路标志的,非公路标志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和规定,其所有人或者维护管理人应当加强维护和管理。

        第三十一条 经许可在公路上增设平面交叉道口的,被许可人应当委托该公路的养护作业单位修建。

        增设平面交叉道口,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并修建自公路路面边缘起不少于30的沥青或者混凝土路面;影响公路排水畅通的,应当修建相应的排水设施。

        被许可人关闭平面交叉道口的,应当向市公路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二条 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破坏、损坏、污染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

   

    (二)擅自移动、涂改、遮挡公路附属设施;

   

    (三)设置障碍、打场晒粮、堆放物品、倾倒垃圾、抛撒遗撒或焚烧物品、放养牲畜;

    

    (四)挖沟引水或利用边沟排放污物;

   

    (五)在公路上试刹车;

   

    (六)从事修车、洗车、摆摊设点等服务;

   

    (七)在市公路管理机构设定的场所以外从事加水降温等活动;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三条 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公路管理机构、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等部门对车辆进行超载超限检测时,被检测车辆应当予以配合;经检测超载超限且未经许可的,责令承运人自行卸载超限物品;拒不卸载的,强制卸载,所需费用由承运人承担。

   

    第三十四条 造成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损坏的,责任人应当保护现场,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报告市公路管理机构或者其派出机构并接受调查、处理后,方可离开。

   

    因交通事故造成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损坏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知市公路管理机构或者其派出机构;市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及时组织建设、养护作业单位修复。

   

    2007727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第二章 公路规划与建设

   

    第三章 公路养护

   

    第四章 路政管理     

    第五章 收费公路的特别规定

   

    第六章 乡道、村道的特别规定

   

    第七章 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公路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公路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收费、使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公路,包括公路桥梁、隧道和涵洞。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市道、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三条 本市公路的发展应当遵循全面规划、城乡统筹、节约资源、安全环保、科学管理和保障畅通的原则。

   

    第四条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市公路工作。

   

    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国道、市道、县道的管理工作。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的管理工作。市公路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按照规定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管辖区域内乡道、村道的建设、养护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的建设、养护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公安交通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负责公路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公路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爱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损毁或者非法占用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的行为。

   

    第二章 公路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本市公路规划是城乡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应当依据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并与国家公路网规划、区域公路网规划、本市城市道路网规划和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公路规划与建设应当坚持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原则。

   

    第七条 市道、县道、乡道、村道规划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规划、发展改革等行政管理部门商相关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城乡统一规划的原则组织编制,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市道规划同时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市道、县道、乡道的命名和编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规定执行。村道的命名和编号的确定办法,由市公路管理机构制定。

   

    第九条 公路年度建设计划由市公路管理机构根据本市公路规划组织编制,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公路年度建设计划应当在上一年度结束前编制完成。

   

    公路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固定资产投资程序履行相关批准手续。

   

    第十条 地下管线年度建设计划应当与公路年度建设计划衔接。

   

    新建公路时,地下管线应当与公路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并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与公路同步建设。

   

    第十一条 公路建设项目实行代建制的,应当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代建单位并依法签定合同。交通、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公路代建项目和代建单位的监管。

   

    第十二条 公路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三条 新建公路时,公路附属设施、公路客运站点应当与公路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前款公路附属设施,是指为保护、养护公路和保障公路安全畅通所设置的公路防护、排水、养护、管理、服务、交通安全、监控、检测、通信、收费等设施、设备以及专用建筑物、构筑物等。

   

    交通标志、标线等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设置,保持清晰、醒目、准确、完好、方便使用。

   

    第十四条 市公路管理机构对失去使用功能的市道、县道,区、县人民政府对失去使用功能的乡道、村道,应当宣布废弃,及时向社会公告,并设立明显标志。废弃公路由相关部门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第三章 公路养护

   

    第十五条 公路养护计划由市公路管理机构按照公路等级、里程、路况、养护定额及养护规范评定标准组织编制,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资金安排按照财政预算管理规定执行。

   

    公路养护资金应当专项用于公路养护,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六条 公路养护大修工程、中修工程应当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养护作业单位;小修保养可以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推行招标制度。

   

    第十七条 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公路养护巡查制度,定时进行养护巡查;建立公路养护维修信息档案,记录养护作业、巡查、检测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设立公示牌,公示单位名称、养护路段以及报修和投诉电话。

   

    第十八条 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工期、时段进行养护大修、中修工程作业。

   

    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按照规定在养护作业现场和养护车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灯光信号,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养护作业人员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

   

    市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向社会公示公路养护大修、中修工程作业信息。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养护大修、中修工程作业,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加强交通安全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公路养护车辆进行养护作业时,在不影响过往车辆通行的前提下,其行驶路线和方向不受公路标志、标线限制。过往车辆和行人对公路养护车辆和人员应当注意避让。

   

    第二十条 市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管理考核标准,加强对公路养护作业单位的指导,定期对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进行检查。

   

    第二十一条 附设于公路的地下管线的检查井及其井盖等设施,应当符合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产权单位应当加强巡查。对因井盖等设施缺损、移位、下沉等影响公路通行安全的,产权单位应当及时补缺或者修复。

   

    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所有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公路养路费,未按照规定缴纳公路养路费的机动车不得上路行驶。

   

    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负责本市公路养路费的征收和稽查工作,除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范围减征、免征公路养路费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公路养路费。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可以采取措施暂停违法机动车的使用:

   

    (一)伪造公路养路费票证和收据偷逃公路养路费的;

   

    (二)以套用、伪造机动车牌照的方式偷逃公路养路费的;

   

    (三)以办理停驶手续后在停驶期间行驶的方式偷逃公路养路费的;

   

    (四)欠缴公路养路费6个月以上的。

   

    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暂停违法机动车的使用时,应当向当事人出具凭证,并作出责令其所有人缴纳公路养路费、滞纳金及行政处罚的处理决定。机动车所有人履行处理决定的,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应当及时恢复机动车的使用。

   

    被暂停使用的违法机动车的所有人拒不缴纳公路养路费及滞纳金或者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应当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建立机动车登记信息共享机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机动车办理停驶、注销、过户、年检等环节时,发现有欠缴养路费行为的,应当及时移交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查处;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在征收养路费时,发现有套用、伪造机动车牌照及办理停驶手续后在停驶期间行驶行为的,应当及时移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查处。

   

    公路监督检查人员依法进行公路养路费稽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章 路政管理

   

    第二十五条 公路用地范围按照以下标准确定:

   

    (一)公路两侧有边沟的,其用地范围为公路两侧边沟外缘起1的区域;

   

    (二)公路两侧无边沟的,其用地范围为公路路缘石外缘起5的区域;

   

    (三)封闭公路用地范围为公路两侧隔离栅起1的区域。

   

    本条例实施前公路的用地范围与上述规定不一致的,按照现状范围确定。

   

    第二十六条 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按照以下标准划定:

   

    (一)国道二十米,市道十五米,县道十米,乡道五米

   

    (二)公路弯道内侧及平交道口,以行车视距或改作立体交叉的需要为准。

   

    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外,禁止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建设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埋设的管线、电缆等设施,危及公路安全的,市公路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协助其所有人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市公路管理机构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照本市规定加强公路建筑控制区内的公路绿化建设和养护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经过市公路管理机构许可:

   

    (一)占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的;

   

    (二)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以及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

   

    (三)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

   

    (四)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公路路面的机具在公路上行驶的;

   

    (五)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非公路标志的;

   

    (六)在公路上增设平面交叉道口的;

   

    (七)超过公路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确需在公路上行驶的。

   

    从事前款第(一)、(二)项活动,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运载不可解体的超限物品,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并悬挂明显标志。

   

    第二十八条 申请从事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保障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安全和通行安全的防护和监测措施;

   

    (二)有降低对交通影响的交通组织和作业方案;

   

    (三)有应急准备措施;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九条 经许可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以及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所修建的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的设施应当与路面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第三十条 经许可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非公路标志的,非公路标志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和规定,其所有人或者维护管理人应当加强维护和管理。

   

    第三十一条 经许可在公路上增设平面交叉道口的,被许可人应当委托该公路的养护作业单位修建。

   

    增设平面交叉道口,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并修建自公路路面边缘起不少于30的沥青或者混凝土路面;影响公路排水畅通的,应当修建相应的排水设施。

   

    被许可人关闭平面交叉道口的,应当向市公路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二条 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破坏、损坏、污染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     

    (二)擅自移动、涂改、遮挡公路附属设施;     

    (三)设置障碍、打场晒粮、堆放物品、倾倒垃圾、抛撒遗撒或焚烧物品、放养牲畜;     

    (四)挖沟引水或利用边沟排放污物;     

    (五)在公路上试刹车;

    (六)从事修车、洗车、摆摊设点等服务;     

    (七)在市公路管理机构设定的场所以外从事加水降温等活动;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三条 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公路管理机构、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等部门对车辆进行超载超限检测时,被检测车辆应当予以配合;经检测超载超限且未经许可的,责令承运人自行卸载超限物品;拒不卸载的,强制卸载,所需费用由承运人承担。     

    第三十四条 造成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损坏的,责任人应当保护现场,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报告市公路管理机构或者其派出机构并接受调查、处理后,方可离开。     

    因交通事故造成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损坏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知市公路管理机构或者其派出机构;市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及时组织建设、养护作业单位修复。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北京市公路条例 的资料
· 北京市总体规划首次转为“减量”规划 [2016-05-27]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成为北京市绿色建筑委托评审单位 [2016-03-07]
· 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服务 [2015-08-27]
· 北京市城市空间形态与交通出行特征研究 [2015-08-27]
· 节水非小事 北京应力行 ——国务院参事一封信引起北京市领导高度重视 [2015-08-19]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