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府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旅游管理体制需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政策引导、拉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的机制不健全;旅游项目管理的能力差;监测工作很不完善;旅游价格机制比较僵化;没有完善的地方性旅游法规;县级旅游行政管理明显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
(三)社区参与管理旅游项目的能力
旅游开发与管理的社区化是将来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淮安社区参与旅游项目建设的能力尚处于萌芽状态,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要求。
第三章旅游业产业基础
第九条旅游业发展的产业结构分析
住宿业、餐饮业占的比重较大;交通运输业、景区游览也占相当的比例;旅游商品、娱乐业、邮电业等比例很小。
第十条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分析
对外客运交通方式以公路为主,主要对外公路干线有京沪高速公路、宁连高速公路等;淮安市主城区与淮阴区、楚州区以及盱眙县、涟水县基本实现高等级公路沟通,通达率为66.6%;部分景区(点)位于市区,可达性较好,区内交通较方便;部分景区(点)在市郊,公路路况不好,公交车辆少,可进入性较差;部分景区(点)离城区较远,道路等级不高,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
第十一条住宿业的接待能力分析
1、住宿接待能力基本能满足市场需要。截止2001年底,淮安市各类住宿设施共有1066家,床位总数达15963张。以客房年平均利用率为80%计,全年可接待466万人次,可以满足目前市场需求。
2、淮安市住宿设施结构较为合理,在各类接待设施中,星级饭店36家,其中,一星饭店2家,二星23家,三星10家,四星1家;定点饭店6家;其余为一般的旅馆、招待所等。
3、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与旅游业发展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第十二条淮安市餐饮业现状
餐厅结构较为单一,以中餐厅数量最多,档次结构较全,有社会餐馆、饭店内餐厅等,但特色餐厅较少,西式餐饮服务能力不强;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淮扬菜虽然知名度大,但容易为扬州先入占据无形品牌;淮菜的潜力挖掘不够、品牌经营意识不强,市场空间很大,但有待于进一步做大;地方特色菜、野菜、农家菜、渔家菜等有待深入挖掘和包装;特色餐饮的知名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烹饪技术需进一步提高,品种需进一步增加,餐饮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缺乏大型高档的社会餐饮场所和特色快餐;餐饮文化缺乏系统的发掘和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