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规划内容
第一节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规划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近期5年、远期10~15年。使用期10年以上的填埋场可按规划进行分阶段建设。
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规划目标:形成依法管理的机制、依靠科技进步的机制、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和全社会参与的机制。
按照清扫作业机械化,垃圾收集运输机械化、密闭化,垃圾处理、粪便处理无害化等目标确定相关指标。
主要任务:对城市环卫的作业、管理、资金、用地、人才、技术、设施设备等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对策。确立环卫作业管理和垃圾管理战略;明确垃圾粪便收集、运输与处理的技术政策和路线;确定各类环卫设施的布局、规模和用地;配套相应的环卫专用设备。
第二节作业量预测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考虑服务范围内人口和人均日产垃圾量的变化趋势,在现有资料基础上采用二种以上方法(如人口模型、统计学模型、模糊数学模型等)进行预测,科学确定近期、远期的垃圾产生量。对垃圾成分的发展变化作出判断和预测。
预测近期与远期的垃圾、粪便清运量。预测对近期、远期的道路清扫面积,并明确相关作业等级要求。
第三节环卫人员编制和作业管理
按照环卫作业引入竞争机制;环卫工作实行政事(企)分开、管干分离的原则提出环卫行业改革的对策。提出环卫行业就业规模、人员需求及其结构比例。
明确各类环卫作业的分区规划和作业管理系统规划。
第四节生活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与管理
明确垃圾管理战略,构筑适合本地实际的垃圾清扫、收运与处理的完备体系。
根据垃圾、粪便成分特点和发展变化趋势,结合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分析论证,提出适宜本地的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与处置实施方案。
提出推进本地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建筑垃圾(渣土)的处理、处置与管理。
提出城郊及卫星镇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计划。
提出医疗垃圾处理、处置对策。
第五节垃圾收运规划与环卫机具、车辆配置
结合作业分区、转运站分布等提出近期与远期城市垃圾、粪便的收运体系规划。按照环卫作业机械化的有关要求确定各类环卫专用设备的数量和服务范围。
1、扫路车、洒水车、清扫车;
2、密闭式、压缩式垃圾运输车,吸粪(污)车;
3、中转站装载、压缩设备;
4、垃圾填埋、焚烧、堆肥(生化)处理相关设备;
第六节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及作业量预测等情况,确定各类环卫公共设施的数量、布局(间距或服务半径)和规模,确定主要设计指标与用地控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