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目标 类别 主要任务 具体目标 节能效果 具体目标 节能效果
结构性节能 全国船舶吨位结构 内河船舶≥500吨海运船舶≥10000吨 内河3.5%海运3.7% 内河船舶≥600吨海运船舶≥12000吨 内河5.2%海运4.6%
内河航道等级结构 三级以上航道比重≥9% 三级以上航道比重≥10%
技术性节能 燃油添加剂 应用率≥60% 1.6% 应用率≥80% 2.2%
推广防污漆 应用率≥70% 3.4% 应用率≥90% 4.6%
推广节能船型 应用率≥70% 1.4% 应用率≥用率% 2.0%
管理性节能 船舶载重量利用率 内河船舶≥65%海运船舶≥69% 内河3.6%海运1.7% 内河船舶≥70%海运船舶≥72% 内河4.5%海运2.2%
海运加强经济航速管理、推行减速航行 海运集装箱船平均航速下降≥6% 5.3% 海运集装箱船平均航速下降≥8% 7.6%
全国船舶维修保养率 维修保养率≥75% 1.2% 维修保养率≥80% 1.6%
注:1. 2015年和2020年下降幅度同比2005年(基年)数据。
2.营运船舶单耗单位:千克标准煤/千吨公里。
3.表中仅列出了水路运输节能的主要途径及其效果,目标的确定还综合考虑了其它影响因素。
4.以2015年和2020年海洋和内河运输周转量的预测值为权重,计算得到营运船舶综合单耗的预测值。
(三)港口生产
1. 结构性节能
(1)推进港口结构升级
加快推进沿海港口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大港口资源整合力度,完善煤油矿箱专业化运输系统布局,完善港口集疏运设施,提升进港航道等级,提高集疏运效率。提高沿海港口码头泊位专业化、规模化水平,适当提高煤炭、矿石接卸港口泊位等级、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高大型原油码头接卸比重。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专业化和高效率的内河港口体系。全面推进港口技术改造工作,加大老码头更新改造力度,提升既有码头设施的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提高港口通过能力和生产效率,降低港口生产能耗水平。
(2)强化港口工程节能设计
倡导节能设计理念,优化港口总平面布置、港区布局和码头设计,优化装卸工艺、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设计,改进工艺流程,使系统各环节能力匹配,提高系统节能水平。优化港区电网设计,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减少高次谐波产生的附加损耗,提高港区电网供电质量,减少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消耗。
(3)优化港口装卸设备结构
加快港口装卸机械技术升级改造,推进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技术改造工作,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老旧设备。加快发展轨道式龙门吊等高能效港口装卸设备和工具,引导轻型、高效、电能驱动和变频控制的港口装卸设备的发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2. 技术性节能
(1)强化港口节能科技创新与推广
加强港口节能技术攻关和推广,积极研发推广港口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能源。加快对集装箱码头设备和散货码头设备关键技术的研究。在大型专业化码头中推广变频调速、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研发推广港口装卸设备“油改电”技术、货场照明控制和绿色电源技术、门机回馈制动技术。大力研发推广应用电能回馈、储能回用、岸电等绿色节能技术,以及电动水平运输车辆等新工艺新技术。推广绿色照明工程,加强照明和空调系统等辅助用能节能改造技术。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源/海水源能、潮汐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