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五条编制总体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一)市(县)域基础资料
1.市(县)域的地形,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
2.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
3.资源条件;
4.主要产业及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状况;
5.主要城镇的分布、历史沿革、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经济发展水平;
6.区域基础设施状况;
7.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
8.三废污染状况;
9.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10.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值、国民收入和财政状况;
11.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区域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二)城市基础资料
1.近期绘制的城市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1/25000。
2.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1)气象资料;
(2)水文资料;
(3)地质和地震资料,包括地质质量的总体验证和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
(4)城市历史资料: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市区扩展、历次城市规划的成虹资料等;
3.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资料
(1)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及产值构成等;
(2)城市人口资料:包括现状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及其中暂住人口数量,人口的年龄构成、劳动构成、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情况等;
(3)城市土地利用资料:城市规划发展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城市用地的综合评价;
(4)工矿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资料;
(5)对外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资料;
(6)各类商场、市场现状和发展资料;
(7)各类仓库、货场现状和发展资料;
(8)高等院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现状和发展资料;
(9)科研、信息机构现状和发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