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管。重点解决动植物病虫、畜禽药物残留与卫生质量、大宗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扩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控点的覆盖面积,落实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2005年基本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2010年全面实现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尿的资源化利用。研制开发高效疫苗;动物疫病的快速诊断技术和安全无污染饲料添加剂新品种。研究制定农药、化肥安全使用技术规范和实施方案,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进一步规范外来物种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严格实行生物释放安全环境影响报告制度。
4.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在进一步整合各类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通过优化整合,促进污染项目集中布点,集中治理,达标排放,全面加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按照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机联系,逐步实现上、中、下游物质与能量逐级传递,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减量排放。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从源头上削减污染,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争取到2005年省控重点污染企业清洁生产实施率达到20%左右,2010年达到60%左右。
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充分发挥我省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增长,增加清洁能源比重。燃煤电厂安装脱硫装置,实施洁净煤工程,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环保技术改造、提高传统能源产业。继续发展水电和核电,充分利用“西气东输”天然气,加快东海油气资源和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推广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利用,积极探索潮汐发电,开发利用地热能、海洋能等资源,使能源结构逐步适应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
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积极研制和推广节电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加快废弃物资源化进程,重点解决工业“三废”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设废旧镉镍电池无害化处理、废润滑油回收处理、废旧家用电器和电脑回收利用等一批示范工程,研究实施生产者负责回收废弃物品的激励与处罚措施,推广混凝土空心砖和利用废渣生产烧结空心砖的技术与装备,开发利用新型墙体材料。
发展壮大环保产业。研制和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环保产业名牌产品,形成结构合理、适销对路、技术含量高的环保产业体系。重点开发推广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秸秆无害化和资源化,工业企业污染预防和集中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水资源重复利用技术与设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等。建立环保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试验基地,发展一批产值亿元以上的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和集团。
5.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整合开发文化资源,加快建设西湖文化广场、杭州大剧院、浙江美术馆和各地的重点文化设施,重点发展广播影视、音像电子、新闻出版、文化娱乐、工艺美术等产业群,组建若干个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提高浙版图书、美术书法、印学和地方艺术剧种的市场竞争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传播渠道和经营方式,逐步建成以城市为中心、覆盖全省的文化传媒网络。
发展生态旅游业。进一步挖掘和整合生态旅游资源,规划、设计并推出一批生态旅游产品。坚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以森林、农业、海洋、江河溪流等生态环境资源为载体,把生态观念和生态文化融入旅游的各个环节。建设若干主题型生态旅游区,使生态旅游成为我省的重要品牌,带动全省旅游业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