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南出海大通道河池经济区概况
(一)资源特点
规划建设的河池通道经济区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主要拥有丰富的水能、矿产、旅游和特色农业等资源。
水能资源经济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大小河流共40多条,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200多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近1000万千瓦,占广西水能资源可供开发总容量的60%以上。目前全市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大中小型水电站155座,其中已建成79座,装机211万千瓦,在建22座。
矿产资源经济区11个县(市)、区均有矿产资源分布,发现矿种46种,目前可开发利用的矿种28种,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经济区东部的南丹县境内矿种齐全、储量大、品位高、产区集中,是世界上罕见的富矿区,目前已探明的有锡、锑、锌、铅、铜、银、铟等20多种有色金属,金属储量超过1000万吨,其中锡保有资源储量达90.55万吨,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经济区中部的大化县已初步发现有一定规模的铝土矿床。经济区西部的巴马县已探明的钛铁矿储量达254万吨。
旅游资源经济区旅游品种多、品位高、品质独特。体现壮族风情习俗的宜州刘三姐故乡、古朴诱人的南丹白裤瑶风情、享誉世界的巴马长寿之乡、民族情蕴独特的东兰铜鼓文化等旅游精品民族民俗风情浓郁;下枧河风光、龙江三峡风光、罗城怀群风光、岩滩大化水电站库区风光、环江木论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及汉代古道、大化七百弄喀斯特洼地、凤山长寿源风景以及东巴凤红七军革命旧址等自然人文景观多姿多彩、特色鲜明。河池以山奇、水秀、湖旷、洞幽、峡险、洼深、坝雄而闻名。
特色种养殖业资源经济区特色种养殖资源得天独厚,优势明显。南丹的长角辣椒、优质烟叶和瑶山鸡,天峨的肉鹅,金城江的肉牛,宜州的糖蔗、桑蚕,环江的香猪、香牛,罗城的毛葡萄,都安的黑山羊、野生山葡萄,大化的银鱼,东兰的板栗、三乌鸡,凤山的八角、核桃和巴马的香猪、油茶等特色种养殖资源,深加工增值潜力大,在区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空间。
中草药资源经济区内中草药种类多、开发潜力大。岩黄莲、喜树、罗芙木、猫豆、金银花、灵芝、大叶子珠、小叶榕、扶桑藤等中草药材均有种植或野生繁殖,利用喜树、猫豆、岩黄莲等中草药材生产的喜树碱、羟基喜树碱、左旋多巴及其片剂、岩黄莲注射液等名贵中药产品已畅销国内市场,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西南出海大通道河池经济区土地面积33508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4.20%,是广西第二大地级市。2002年末,经济区总人口379.5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87%,其中:城镇人口83.72万人,农村人口295.79万人,城镇化率为22.06%.实现生产总值144.61亿元,排全区第7位,人均生产总值3815元,为全区平均水平的75.37%,排第13位;一二三产比例为30.82:26.51:42.67,农业比重仍然较大,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完成财政收入16.63亿元,排全区第6位;人均财政收入439元,排第8位。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为1144万美元。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尤其是“十五”计划前两年的建设和调整,河池经济和社会取得了新的发展,发生了三个改变,实现了四个转变。
三个改变是:
工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改变。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建立了一批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初步形成了以水电、有色金属、中草药、化工及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和农用机械制造为支柱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