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构想及布局
根据各区域的经济地理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遵循劳动地域分工和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构建“一轴、两带、三区、四联动”河池通道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轴即一条中轴线,为河池通道经济发展的总揽。依托西南出海通道大动脉,通过发展通道新型工业、通道特色农业,加快通道城镇化进程和建设跨省区通道文明示范带,形成规模、效益、生态、文明相统一的通道经济发展主轴线。
两带即西南出海通道经济带和红水河流域经济带,也称为沿路经济带和沿河经济带,为河池通道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开发带。“两带”充分利用红水河和西南出海大通道两条相互呼应、贯穿河池全境的水、陆大通道来布局生产力和协调经济区的发展,形成东西和谐、共同发展的格局。西南出海通道经济开发带,着重发展资源型工业、特色高效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构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大通道上新型工业聚集、特色农业发展、服务经济发达的新兴区域。红水河流域经济开发带,重点发展水电、特色农业和旅游等生态产业,构建广西重要的生态产业区域和中国华南水电能源基地。
三区即东部新型工业、中部城郊经济和西部特色产业三大经济区域,为河池通道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东、中、西三区加强经济合作,主动接受周边区域经济的辐射,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
东部新型工业区。宜州、罗城、环江、金城江、南丹、天峨六县(市)、区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加强与柳州、贵州、云南等省市的合作开发,培育做强资源型工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提升综合实力,力争在经济区的经济腾飞、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县域经济、财政强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中部城郊经济区。都安、大化两县要主动接受自治区首府南宁的经济辐射,以首府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发山区特色资源,推进生态恢复重建,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改变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努力打造服务首府的“一小时”城郊经济,力争成为南宁的“后菜园、后花园和后游乐园”。
西部特色产业经济区。东兰、巴马、凤山三县主动融入右江河谷经济带,发展以特色种养殖及产品加工、现代中草药、长寿食品和旅游为重点的生态产业,培育壮大特色经济,从根本上扭转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现状,缩小与东区和中区的差距。
四联动即以电矿为支柱,联动发展新型工业;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联动发展高效农业;以通道城镇带建设为重心,联动推进城镇化进程;以跨省区文明带建设为载体,联动推进经济区精神文明创建进程。“四联运”为河池通道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
重点是:以水电开发为突破口,培育发展电矿结合、电冶结合及有色金属高新材料等资源型工业;抓好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抓住通道城镇带建设,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抓好跨省区文明通道建设,推进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轴、两带、三区、四联动”通道经济发展构想及布局反映了打破行政区划、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从实际出发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了分类指导、区域协调、整体发展的原则,反映了河池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新的条件下发展的方向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