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5月1日早上9时,水晶宫开门接纳来参加开幕式的客人。50万多人聚集在海德公园四周。11时30分,9驾皇家马车列队离开了白金汉宫前往海德公园参加世博会开幕大典,12时的钟声敲响,在“哈利路亚”乐曲声中,王室和他们的随行人员进入展览宫。
开幕式上维多利亚女王和每一位宾客一样兴奋激动,维多利亚女王在当晚的日记中回忆到:“……出发时天空微微下着细雨,在我们到达水晶宫前,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宏伟的大厦上面,每个国家的旗帜都在阳光下飘扬。我们开上罗敦路,在入口处走出马车。当我们进入大厦,通过铁门,看见摇动的棕榈树和鲜花,无数的人群在走廊里和周围的椅子上,加上挥舞着的喇叭,都让我感到永远不会忘记的震撼,让我感动…我们走到中间,看到台阶和椅子放好,漂亮的水晶喷泉就在眼前,真是神奇-多么大,多么荣耀,多么让人感动。一个人会热爱这一切。欢呼声,每张脸上洋溢的笑容,建筑的宏伟,棕榈树,鲜花,树,雕像,喷泉,乐器,我亲爱的丈夫,这次“和平节日”的创造者,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确实让人感动,永远值得纪念。……”
水晶宫内挂满万国彩旗,参观人流摩肩接踵,各种工艺品、艺术雕塑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人们惊奇地观看来自不同国家的发明、珍奇和不同产品。
参观者最感兴趣的是不同的机器发明。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机器工作,有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纺纱机,造币机,抽水机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让许多欧洲人大吃一惊是美国在博览会上显示的实力,这个原英国领地有5048位企业家携带500多项产品飘洋过海参加了世博会,麦考密克收割机等农场设备更是受到好评。马克思在博览会闭幕前(10月13日)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提到了美国人的成功:“英国人承认美国人在工业展览会中得奖,在一切方面胜过他们。一、树胶,有新的材料和新的生产;二、武器,有连发手枪;三、机械,有割草机、播种机和缝纫机;四、银版照相第一次大量应用;五、航海中的快艇。最后,为表示美国人也能够供给奢侈品起见,特陈列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巨大金块一块和纯金的餐具一套。”
当然,最受赞誉的还是水晶宫。人们赞美这座通体透明,庞大雄伟的建筑,为英国人能开创世界建筑奇迹感到无比荣耀和自豪。水晶宫,这座原本是为世博会展品提供展示的一个场馆,不料却成了第一届世博会中最成功的作品和展品。水晶宫成为世博会的标志。水晶宫成就了世博会的举办,世博会的成功又为世界上第一次聚集众多国家,为了一个和平的目的交流不同文化、科技成果开创了先例。
1851年共有6039195人次参观了首届世博会。
同年10月14日伦敦世博会举行了闭幕式。世博会圆满结束,主办方宣布博览会获得186437英镑的利润。经皇家组委会的讨论,决定除了给帕克斯顿5000英镑奖励外,盈余分成二个部分:第一,建立博物馆用于教育民众,在南肯新顿购买87亩地建立科学和艺术中心。(今天,这块土地上有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科学和地质博物馆、帝国科学和技术学院、皇家艺术和音乐学院及1862年世博会后建立的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二,设立科学艺术奖励基金。
世博会结束后水晶宫移至伦敦南部的西得汉姆,并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建造,1854年6月10日由维多利亚女王主持向公众开放。它作为伦敦的娱乐中心存在了82年。1936年11月30日晚上6点,在中央大厅的员工厕所内突然着火。很快大火烧遍了整幢建筑,第二天早上,除了一堆扭曲的金属和融化的玻璃,其它什么都没有留下。水晶宫的焚毁也宣告了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