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拆迁”过程中出现的暴力拆迁、极端对抗、因拆暴富……等种种问题,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并于1月29日正式公开征求民意。然而细细看来,新拆迁条例,似乎忽视了些什么?
非公共利益需要拆迁的忽视
对于新拆迁条例的讨论是时下的热门,许多人都在关注。有专家认为,“新条例规范的是国有土地上的基于公共利益的政府拆迁,而其他的在集体土地上的政府拆迁以及商业拆迁行为是被排除在外的,这是一种忽视。”“当前发生的许多诸如暴力拆迁等事件却又主要都是上述领域的,这样的话,新条例还是没法解决这些问题的。”网友说到。这样看来,因公共利益需要的拆迁被规范了,而非因公共利益需要的拆迁行为只是顺带一提,没有详文规定。换句话说,最有可能发生拆迁矛盾事件的领域,并没有得到新条例具体明确的规范。
在每日经济新闻网评论员评论员叶檀看来,新条例中对公共利益范畴的界定的表述也是很值得我们细看的,“‘国家机关办公用房建设的需要’、‘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等,是不是让人有些惊诧啊。这样一看,这公共利益的范畴广了去了,跟国字沾边的政府、国企扩张、改善型建设都是了。只要是地方行政法规与国务院条例规定为公共利益的,都是公共利益。换言之,何谓公共利益,界定权完全在有法规制订权的政府部门手中。”当对于公共利益界定权完全在有法规制订权的政府部门手中,还有对于个人利益和私人财产的尊重吗?这种情况下,某些地方政府就可能会假借公共利益的名义,来进行拆迁。规范拆迁,最后倒演变成了以公共利益需要为名义,合法化政府的拆迁行为。
“如果新拆迁条例不够完善,没触及或完全改变一些不合法的拆迁行为,那么将会使得这些拆迁行为合法化。”一位网友如是说。那么这种情况下,人们期盼新规能够一举终结类似唐福珍式的悲剧,也就成了一种奢望。因为按照新条例规定,对于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部门可以依法进行“强制搬迁”。这就是说,今后像唐福珍这样的人,恐怕仍难以找到权利救济的可靠渠道。
在这里忽视的不仅仅是对非公共利益领域拆迁行为的约束和规范,更是忽视或是弱化了对于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如果政府不把自己的角色定准了,既想当裁判员又想当运动员,当前的这种拆迁困局依旧难以破解。
农村集体土地拆迁的忽视
新条例意见稿主要规范的是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维护公共利益,而对于城乡接合部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拆迁并不适用。这也就意味着包括“城中村”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的征收、拆迁问题难以被涵盖,而这部分问题甚至比城市拆迁的问题还要大。
就拿合肥市来说吧,近年来的大建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国有土地上的拆迁越来越少,更多的拆迁发生在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等集体土地上,但是这部分拆迁补偿标准条例里却没有涉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却反倒被忽视了。
对于城中村的改造,各地都有相关的规章办法的,这些办法都是首先维护公共利益的,在维护公共利益过程中,同时也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但当此二者有冲突时,地方政府难免会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新条例对于这个领域拆迁补偿规定的忽视,倒是给予了地方政府处置的自主权,没有一个统一的补偿标准,也就无法保证个人可能受到的利益损害。“如果新条例在这个方面没有明确规定,那么现有的一些规定办法是否就是可行的,此办法下的拆迁行为和补偿标准是否就是合法的呢?”许多网有都有这样的疑惑。
有人认为,同以前的“拆迁条例”相比,新条例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立法理念上兼顾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令人欣喜。但若要从根本上突破目前这种悲惨的拆迁困局,单凭这部新法是远远不够。所以,我们期望正在制定中的征收条例除进一步界定公共利益外,也要强调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只有突出私产保护,并将其优先放到公共利益之前,个人财产权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真正的公共利益也才能有效达成。
从目前来看,这部条例能否更好地平衡公共利益和私产保护的矛盾,从而妥善解决城市拆迁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