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工程管理部的部长杜勇告诉记者,应急监控和管理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全面掌握路网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疏导和处置行动。二将采集的各类交通信息,如路况信息、事故信息、施工信息、管制信息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发布,使公众能随时掌握各类所需交通信息,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和时间,规避拥堵路段。三则是对路网运行状况进行专题分析,为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政策制定等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支持。
城市交通应急管理是需要从信息收集到发布,以及紧急调度和处理各方有效联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的处理效率。
信息无处可逃
如果天气预报今天会下雨,出行的人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低洼有可能积水的地段,提前设置了警示牌以提醒车辆绕行。而仅仅是这一个细节就可能大大减少拥堵事故发生的频率。要做到这点,背后需要有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来做大量的事前信息采集和分析。
目前交管部门的信息采集手段分为两类:一类是无人采集,主要通过设置在各个路段和路口的摄像头和感应器完成;第二类是人工采集,在外出勤的交警通过他们的眼睛采集到信息报到交管局,老百姓也可以通过拨打路况热线122向交管部门反映路况。
北京市的信息采集系统已形成规模,实现了交通信息资源共享和人机交互式信息处理模式。现有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包括:环型线圈检测系统、微波检测系统、超声波检测系统、视频检测系统等。可对全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系统实施全天候无缝监视,为道路交通管理数字化指挥调度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不过,这些都是固定点交通流检测系统,能够检测道路断面交通流量、速度等交通参数,但覆盖范围有限。
除此之外,北京市还投入了一种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它是指安装有定位和无线通信装置的普通车辆(如出租车、公交车、警车等),这种车辆能够与交通数据中心进行信息交换,是一种通过交通流中一定比例的浮动车辆与交通数据中心实时交换数据的新型交通信息采集系统。
该系统覆盖范围更广,能够准确、快速地使数据位置与地图吻合,处理和分析路段速度信息,并实时更新,从而提供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的数据基础。另外,通过积累和分析历史数据,还能够对路网运行情况和高速公路路段的速度变化趋势做出分析,并确定堵塞情况。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就像一个“火眼金睛”,不仅可以进行全方位实时信息扫描,而且可以根据历史分析作出预判,从而使得应急交通管理系统具有了某种“智性”。
信息在握
很多人都知道,北京的交通堵塞是分时间和分路段的。过去,一些驾驶员由于无法及时获得最新的交通管理局实时路况信息,不得不加入拥挤的潮流,结果拥堵道路越来越堵,也增加了应急处理的难度。
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再先进的技术,如果不能设身处地的为人服务,那么它的出现也就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