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禅城低碳经济之路该如何走?
郭万达提出,应该制定出禅城低碳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禅城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比如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创意和服务产业等。如果运用低碳城市规划理念,审视新功能区规划和旧城区改造以及公共交通方案,都将带来的新的视野。同时他强调要实现“低碳经济”,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推动、城市的规划、立法和激励措施。
据悉,禅城区发展和改革局提交相关报告,对低碳经济规划将展开调研,对低碳经济在禅城应用的前景进行可行性分析。
“低碳经济”关乎每人生活方式
建设城市慢行系统低碳经济视野下交通出行方式回归
“一座城市的更新,贵在这座城市领导者观念的更新。在建设这座城市时,我们向建造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看齐,拓宽机动车道,挤占自行车道和人行通道,再开了十年小汽车后,现在人们忽然感觉自己的生活不对了。发展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在国外的低碳社区Low—CarbonZone是非常普遍的。”郭万达说。
事实上,低碳经济的思维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要求,不仅仅是城市的绿色空间建设,在交通方面,编制覆盖整个地区的交通规划,减少汽车的使用,将提高步行、骑车和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编制出整体发展目标,建设一个紧凑型城市。
今年上半年,“禅城要建彩色自行车道”的消息一出,让不少人马上感受到禅城在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中蕴藏的变化之机:这是否意味着城市交通理念在发生变化?在一份名为《禅城区交通顺畅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专家提出“慢行系统”这个概念,颇为吸引各方眼球。纳入到低碳经济的视野下,国内外很多城市都已经在实践。
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关注自行车的生存和发展,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来说举足轻重。不论是归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是人们心中对自行车王国的回归,目前,佛山市民自行车的拥有量在不断回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数据显示,佛山的小汽车拥有量在去年10万辆的基础上,还在不断增加。专家指出,大家不应抱怨城市交通堵车严重、极端天气频发的时候,而应该及早形成绿色出行的理念,遵循“拥有,适度使用”私家车的观念。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关乎城市中的每一个人。
根据禅城区公用事业局相关负责人的说法,今年将在多条有条件的路段铺设彩色沥青路面设置自行车道。近期将要动工的是汾江路,利用现有人行道的基础上,在紧邻绿化带内侧修建1.5—2米宽的自行车道,市民将可以在树荫下舒适地踩单车。“自行车路网规划应由单独设置的自行车专用路、城市干路两侧的自行车道、城市支路和居住区内的道路共同组成一个能保证自行车连续交通的网络。大、中城市干路网规划设计时,应使自行车与机动车分道行驶。”
按照《规划》,不仅仅是汾江路,季华路(江湾路—南海大道)、岭南大道(同济路—东平路)及文华路(佛平路—魁奇路)路段都将建设专门的自行车道,以减少自行车对机动车行车的影响,而彩色沥青路面作为明显标示更意在禁止机动车乱停放。
在自行车道建设之外,人行过街设施作为步行系统无障碍交通的重要基础设施,禅城也计划在普澜路与季华路交叉口人行隧道、季华六路与湖景路口交叉口等都将增设人行过街设施。
禅城步行交通系统的建设有一个宗旨,就是应以步行人流的流量和流向为基本依据,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满足行人活动的要求,保障行人的交通安全和交通连续性,“避免无故中断和任意缩减人行道。”
《规划》中勾画出的是一幅让人有充分联想空间的图景:人行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商业步行街、城市滨河步道或林荫道的规划,与居住区的步行系统、与城市中的车站、码头集散广场、城市游憩集会广场等的步行系统紧密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慢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