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催生绿色照明
随着“低碳经济”的全面推动,城市绿色照明已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建设“低碳经济”的发展,城市照明走绿色路线是必然。
所谓“低碳经济”,指的就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未来,人类可以通过更多利用可再生能源、往地下储存二氧化碳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又不影响公民的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不牺牲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低碳经济被人们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第五波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而低石油耗能将成为未来生活的主流模式。

“低碳经济”催生绿色照明 两推广难题仍待解
“低碳经济”的迷人之处是它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同时它也是刺激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大动力。7月27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建议中美两国通过“低碳经济”拉动经济复苏的方案。而我国政府也以意识到这一问题。2008年在我国政府提出的4万亿经济激励计划中,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领域就占了整体的18%。
“如果能够抓住机会发展‘低碳经济’,则可以转变中国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增长,最终实现低碳繁荣。”飞利浦公司林良琦先生评价说。
据了解,我国政府从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将其列入“九五”、“十五”节能重点领域和“十一五”10大重点节能工程。为克服节能灯推广的市场障碍,政府出台了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的办法,对居民用户、大宗用户分别给予50%和30%的补贴,去年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节能灯6200万只。今年的推广任务是1.2亿只,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各地组织实施。
7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合作的“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项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中国绿色照明国际合作进入新的阶段。该项目执行期为2009年~2012年,GEF赠款1400万美元。项目主要内容是研究提出中国淘汰白炽灯、推广节能灯的路线图和专项规划,加快推进中国白炽灯生产企业转型,推广普及节能灯。项目总体效果是在项目结束后的10年间,实现累计节电1600~216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75~2.37亿吨。
两大推广难题仍然待解
必须承认的是,我国近年来在探寻绿色城市照明的“低碳经济”之路上做出了很多努力,近期各个地方城市在新的城市规划方案中不约而同都提到要利用更为环保的“绿色照明”装点城市便是力证。不过,当下的绿色城市照明建设计划还面临两大难题。
谈到绿色城市照明,我们往往先想到的是在新的城市照明方案严格把关,保证绿色灯具的大规模使用,却忽略了现今718个城市中已经存在着的13723万盏照明灯具,他们仍是中国城市中的耗能大户,其身后隐藏着一组巨大的耗能数字。
去年,我国白炽灯产量43亿只,紧凑型荧光灯(即节能灯)产量32亿只,其中出口量均占到三分之二。目前,照明用电约占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12%,采用节能灯替代白炽灯可节电60%~80%,若把在用的白炽灯全部替换为节能灯,一年可节电480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工程去年发电量的一半),可减排4800万吨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