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反常的气候变化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灾害。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近代人类推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观念,过多地使用化石(高碳)能源所造成的结果。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目标,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生态,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这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的共识。
城市是二氧化碳的高排放地区。20世纪,世界城市人口增长13倍。今天,全球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46%,拥有6亿城镇人口,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
人们在城市享受方便舒适的生活的同时,承受着城市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低碳城市建设,减少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城市环境,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方向。
低碳城市是指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减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低碳城市正在成为一个世界城市品牌的新亮点和新坐标,在全球范围城市软实力的竞争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
低碳城市建设是低碳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史中的一场重大社会革命。任何革命的成功必须有与当时社会基础相适应的新的思想基础,“环境和学”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思想基础。
本文结合我国城市的发展现状,简单分析低碳城市建设的环境和学思想,着重探讨低碳城市建设的技术路径,说明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战略意义。
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
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是环境和学。环境和学是以东西方环境思想的精华为研究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研究对象,以“顺时、因地、应变、简约”为技术路径,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新型综合学科。环境和学是“和学”在环境建设领域的分支学科。和学是研究和谐的学问。和学是科学的新的发展形态,高于科学并包含科学而存在。
早期的科学思想主要源于西方文化,和学思想源于东西方文化的结合。同样,环境和学思想是西方环境思想的发展以及东方环境思想复兴的产物。
环境和学的发展轨迹
早期西方环境思想的特点是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中心,是一切事物的尺度。人类是所有价值的来源,万物生存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人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是自然的主人,地位高于其他生命。人可以随意使用植物,随意对待动物和大自然。
人类中心主义在早期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它把大自然理解为没有生命的机器,可以随意拆卸分割,间接地有助于科学的进步。
科学以观察试验为分析方法来研究自然。把自然界分门别类,孤立地研究自然现象。科学相信牛顿力学支配自然界的全部,任意解剖组合自然,有意无意地成了破坏自然环境力量的帮凶。
人类中心主义者把自身视为主体,自然视为客体,强调主客二分。人与自然对立,人类主宰一切;他们只看到人类的独立性,看不到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对环境没有爱心。这是地球环境危机的主要思想根源。
近代西方环境思想的特点是趋于认同东方环境思想。
人类中心主义通过不断演变,从仅仅以人类为和谐共生对象的思想体系,逐渐扩展到以人和动物为和谐共生对象(动物平等主义),以人、动物、生物为和谐共生对象(生物中心主义),以及后期的以人、动物、生物、大地为和谐共生对象(生态中心主义)。上世纪60年代,人类的环境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美国人撰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引发人类的深层思考,逐渐地形成了所谓“深层生态学”的近代环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