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
“车子过来,
一眨眼就只能见到车尾”
昨日,正在“武广千里行”沿线采访的记者,在清远站感受到武广高铁“风”的感觉。
昨日清晨8时30分许,清远的空气中氤氲着浓重的潮气。位于北江边的新车站一切就绪,清洁工人老刘站在广场上,“感到空气中有轰隆隆的震动,想是车子要过来了”。老刘并不知道此时的列车便是试运行列车,蜂鸣声通过空气一直撞击着耳膜,“乌拉”一声长鸣,老刘转过身,列车已经开出老远,“就这么向北去了!”
旁边一位目击者也说,“看着车子过来,一眨眼,就只能见到车尾了。”他说,“很大风,头上戴帽子要用手按住才行。”
体验者报告
经过隧道时有轻微耳鸣
昨日一位全程参加了武广客运专线试运行的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客专动车组从广州南站到武汉站,全程时耗不到3小时,而且中途没有停车,经过长沙站时,时间恰好用了2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武广客运专线试运行是一列16节车厢重联,比我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试运行时要多出8节车厢,去年京津城际试运行时亦创下394.3公里/小时的速度,“考虑到短列比长列更容易跑上速度,而且两趟列车相联的部分还有7%的风阻,16节车厢重联的武广客运专线也能创造这样的速度相当不错了。”
上述人士表示,京津城际高铁开通时也曾参加试运行,感觉在车厢装饰和设施配备方面两者相当,武广客运专线动车组最主要的改变可能是在列车运行和轨道设计的技术层面,“一则是运行距离更长,二则途中要通过许多桥隧。”
“我们回来的时候刚好3个小时,11时28分从武汉出发,14时28分回到广州。一路上列车座椅的整体舒适感不错,比较稳,尽管速度很快,但是没有左右摇晃的感觉,只是在通过隧道的时候有些类似飞机起降时的耳鸣。”
对话武广客运专线项目总工程师接受本报专访表示
野鸡撞列车即变“照片”
武广客运专线上,昨天试车时创下394公里的时速。这条即将投入试运营的高铁如何确保安全?如何应对类似2008年冰雪灾害这样的极端天气?昨天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武广客运专线项目总工程师许克亮在武汉接受了记者专访。
安全性
高铁速度相当于起飞时拿掉翅膀的飞机
记者:现在试车和调试是否已经接近结束?
许克亮:已经接近尾声,联调联试的目的是协调与跑车相关的系统间的保障性,比如电力能否保障,控制车的系统是否好用,车和轨道是不是适应。另外,沿线居民甚至沿线动物也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比如野鸡还不知道这个列车有多快,飞过时打在挡风玻璃上,即刻变成了“照片”……
记者:列车以350公里的时速通过时,怎么提早防范外来物的撞击?
许克亮:那要看是什么东西,比如汽车从跨铁路的高架桥掉下来,铁路网上的感应器就会反应,控制系统就会给列车指令停下来。波音737型飞机起飞速度大约320公里/小时,波音747型大约280-320公里/小时,我们高速铁路跑350公里,比飞机起飞时速度还要高些,形象点说,就起飞速度而言,相当于拿掉翅膀的飞机,你可以想象若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车毁人亡。因此高速铁路从设计、建设到管理,“安全”被置于首位。不过,目前从全世界来看,高铁发生事故的几率比普通铁路小得多。
记者:用什么措施来保证高速运行列车的安全?
许克亮:我们有专门的安全系统。首先铁路的几何形状要保证。全线有无变形,有无路基下沉。我们有很多监控元器件,可以看到是否有动物或者居民侵入。而且在调度方面,有几套方式应对。在晚上零点到四点,通常是列车和铁路的检查维修时段,而且每天第一辆车开出前,会有列车先行开出确认安全,然后才会发调度指令,让载客列车开出。武广客运专线在安全方面的投入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