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委托中铁二院和中铁三院设计沪昆高铁在湖南境内的路线走向。2008年12月6日,在长沙召开的沪昆高铁长沙至昆明段预审方案评审会上,中铁二院和中铁三院都推荐了北线。”冷水江市一位曾参与了“万人签名争路”行动的退休干部透露,中铁二院在会议上,一共提出了“经娄底方案”、“经娄底——邵阳方案”和“经邵阳方案”三个可能性方案。
中铁二院认为,经娄底方案线路顺直,投资节省;通过娄邵线提速改造,修建与娄底南站之间的联络线,可开行邵阳至长沙方向的城际快车;同时该线与怀(化)邵(阳)衡(阳)、娄(底)邵(阳)提速改造铁路组成娄底——怀化——邵阳三角区域,覆盖面广,吸引客流量大,优势明显,予以推荐。
会上,中铁三院的推荐线路与中铁二院类似,其具体线路为:经娄底南、涟源南、冷水江、新化南,经北斗溪穿越雪峰山,引入怀化站,线路全长194.54公里。
“按照中铁二院的方案,如果沪昆高铁长沙至怀化段选择经娄底、邵阳至怀化方案,线路长度相对经娄底直至怀化要多出14公里;按照沪昆高铁正线每公里1.31亿元的造价估算,经过邵阳线路将增加工程概算18.34亿元。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为什么一定要国家多花这笔钱呢?”前述冷水江市退休干部说。
邵阳激辩:客源才是关键
“如果沪昆高铁过邵阳,能辐射带动衡阳(728万人)、永州(580万人)两市,这两地1个小时可到邵阳,因此,高铁过邵阳能使2000万人受益。”
“江西和贵州两省,为了照顾萍乡和铜仁这两个人口大市,上报的方案分别将沪昆客运专线展长了50公里和40公里。沪昆客运专线‘取弯’经过邵阳,仅需展长14公里。既然别人为了市场能‘取弯’,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孙建仁忧虑地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根据中铁二院、三院的推荐路线,今年6月铁道部很可能就要出最终方案,邵阳现在的情况很悲观。
2008年11月27日,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明确指出,“快速客运网将连接所有省会及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根据这一点,孙建仁决定向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写信,并且奔赴北京上访。
“邵阳是湖南省人口第一大市,邵阳在外经商办企业的创业者有80余万人,其中40万人在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另有40万人在怀化、云南、贵州等地。邵阳还是湖南省第一劳务输出大市,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有280多万人,每年为长、珠三角地区提供近120万人的熟练产业工人。如果沪昆高铁过邵阳,能辐射带动衡阳(728万人)、永州(580万人)两市,这两地1个小时可到邵阳,因此,高铁过邵阳能使2000万人受益。”孙建仁称。
邵阳市退休干部朱静安认为,中铁二院推荐的绕开邵阳方案,出发点是取线路的顺直,但沪昆高铁科技含量高,向邵阳展长14公里对于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而言完全可以忽略。相反,从市场看,邵阳充足的客流资源能为沪昆高铁未来的运营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