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 统一要素市场是根本驱动力
记者获悉,《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与其他区域规划有所不同的是,该规划主要内容将集中在区域内空间布局和跨区域要素联动上。
区域经济规划的有关研究人士表示,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部门垄断和地方保护。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低、速度慢,重要的原因是区域的分隔和区域本身的封闭。所以统一要素市场,实现整体联动提升经济效率,是目前国内区域经济规划的一个根本指向。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韩正说,“长三角区域规划需要更加强调一体化合作,强调要素无障碍化流动,包括金融、旅游、人才等要素,这是区域一体化的核心所在;同时要完善合作体制机制,特别是在加强政府合作的同时,加强行业协会、社会力量等多元化的合作体制机制完善。”
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的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亭表示,“《规划》是跨行政区的,协调有一定难度。所以统一要素市场、发挥整体效应是关键。”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维说,“实施好区域规划,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建立规范的区域政策体系。”陈维表示,我国区域经济之所以难以协调发展,主要是因为制度和政策的缺陷。因此建立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区域政策体系的建设。
据介绍,目前长三角区域间三个层面的政府合作机制已基本形成。第一层面为长三角两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第二层面为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第三层面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
“政府间的协调机制建立后,经济合作和一体化才有大的空间”,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建华表示,从长期看,无论是物联网、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都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来容纳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间、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同时,这些产业、行业发展所需的重大技术攻关、人力资本整合,也需要长三角地区间的深度合作。
去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需要遵循区域生态经济功能特性,把握开发节奏、时序和强度,明确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人口、产业、资源集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记者采访两会代表委员和有关专家,他们共同的意见是,区域市场要素的统一配置,初期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但最终还是要探索建立“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有关人士表示,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根本的动力还是市场的力量,是企业遵循市场规律的跨地区发展。但目前看,市场主导型区域经济合作尚未形成。
刘亭表示,长三角区域规划实施后,市场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浙江民营企业到上海、江苏发展的环境将更加优越,具有浙江特色的总部经济发展可能会加快。
专家和学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资源通过“看不见的手”来配置,从而实际上冲破一个区域的范畴去寻求优化,这才是最有效的办法。因此,在区域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快要素市场化步伐,发挥企业的主导优势,激发地区协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