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如此高频率的批复,是否会引起地方政府抢申区域规划?
陈秀山:对于那些发展基础和资源环境条件大体相当的区域,规划内容上有些相似或相同,是难以避免的。规划不是一定不变的,具体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要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适时调整。此外,规划是战略性的、导向性的,关键看这个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否合理,这就要求从国民经济乃至国际经济的范围,确定本区域的分工地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尽量避免把中央政府批复规划视为一种“政策待遇”,各地都要普惠到,争戴一顶“帽子”。如果每个区域都由中央政府批复一个规划,这是不现实的,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建立在政府主导基础上的区域规划,要吸引企业参与,在市场机制基础上实现“竞合”双赢
记者:这些合作进展到了一个什么层面,还有哪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突破?
陈秀山:区域竞争与区域合作是矛盾统一体,不能截然分开,人们称之为“竞合”,在竞合中实现双赢。事实上,从已批复的区域规划中就包含跨区域的合作,如关中—天水经济区就跨越两个省级行政区,也就是说中央一直在努力推进区域合作。
可喜的是,地方政府现在也认识到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形成了一些地方首长的定期协商机制,如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有些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中自主建立了利益补偿机制,还有些地区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社会保障等领域展开了实质性区域合作。但是,必须指出,现有的区域合作都是建立在政府主导基础上的,缺乏企业为主体的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区域合作,这是有待突破的。
记者:目前,我国已经拥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要增长极,在您的心目中,如何描绘未来中国经济的版图?
陈秀山:新的增长极的形成和已有的增长极肯定会有一定的联系或部分重合,如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有望成为具有强劲增长势头的新增长极,北部湾和海西区是南部沿海地区的新增长极,西南的成渝地区、西北的关中天水地区、中部的武汉—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地区都有望成为新一轮积极增长的亮点地区。
去年以来12个区域规划一览
●海峡西岸经济区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关中―天水经济区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