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是适应国际竞争力发展和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格局的需要而成立的,它于2006年元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组成,中心领导机构以年会形式运作,平时工作采取沟通协调方式商定工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下设竞争力部,福建师范大学设立分中心。2007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被吸纳为中心新成员。
该中心的主要工作是每年定期向社会发布有关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省域农业竞争力发展报告、省域林业竞争力发展报告和其他竞争力问题的综合评价报告以及举办“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高层论坛”、“海峡两岸竞争力高层论坛”。通过创办《综合竞争力》杂志,发布国内外最新的竞争力研究成果。
自中心成立以来,该中心现已在竞争力问题研究上取得了颇为丰硕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在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出版了多部成果。2007年11月,福建师范大学依托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申办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验室,得到国家财政部的批准和600万元的经费资助,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问题研究提供了先进的科学研究条件。
相关报道
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首次尝试将国内领先省份与G20国家展开比较
我国省份的消费支出排名靠后
本报讯 记者程晖报道 2010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首次尝试选取主要经济指标,把本评价期内排名前10位的省份与G20国家进行简单的国际比较,从中可以更好地反映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状况。同时,通过这样的比较,力图反映我国各省市区在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复苏当中所体现的活力和竞争力。总体来看,中国的经济综合排名靠前的省份,在国际比较中也具有一定竞争力,但从消费支出等项目比较时,则相对排名靠后。
在选择国际比较对象时,课题组选取了G20集团,这是因为G20集团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国际论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20国集团先后召开了多次峰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选择G20国家作为比较对象时,由于欧盟作为一个联合体,和中国一起没有纳入比较范围。国内的省份选择近两年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在上游区的前10个省区市,分别是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天津市、山东省、辽宁省、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了中国内地10个省区市和18个国家共28个单位参与比较。
报告分别从经济总量、人均GDP、进出口、固定资产投资及消费等几方面展开了比较。其中从反映经济总量的GDP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和浙江省4个省份已经超过了G20中的部分国家,其中国内排名第一位的广东省排在第16位,超过了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国内排名第二位的山东省和第三位的江苏省则超过了阿根廷和南非,国内排名第四位的浙江省超过了南非。
从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来看,上海市、北京市和天津市3个直辖市已经超过了多个国家,我国广东等经济大省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中等发达国家。上海市等直辖市的经济总量比较小,低于G20的所有国家,但人口相对较少,人均GDP较高,已经超过大多数中等发达国家,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另外从最终消费支出来看,只有广东省能够进入前20,并且比2007年前进1位,排在第16位,高于阿根廷和南非,其他9个省份的最终消费支出不但排位靠后,规模也比G20国家小很多,差距非常明显。另外山东省和江苏省的政府消费支出超过了南非、阿根廷和印尼,广东省的居民消费支出超过了阿根廷、南非和沙特阿拉伯,山东省的居民消费支出超过了沙特阿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