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4:服务业重点项目
● 生态旅游基地:重点实施鄱阳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升级改造18个国家4A级以上精品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鄱阳湖旅游码头和环湖生态旅游公路网;实施鄱阳湖生态旅游名村名镇建设工程,重点打造一批示范点、生态旅游名镇(名村);避开蓄滞洪区,开发建设都昌亲水探秘体验游、永修湿地候鸟观赏游、星子金色沙滩风情游等基地;扩建南昌都市候鸟公园。
● 传统文化产业园:依托景德镇世界瓷都文化基础,建设明清御窑厂和刘家弄民窑遗址、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及手工制瓷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示区;以“生态、民俗、古韵、风情”为主题,建设鄱阳湖民俗风情博物院;依托八大山人纪念馆,建设“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园;依托文港镇传统毛笔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华夏笔都”品牌。
● 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扩建南昌“八一”起义、小平小道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配套加强红色题材图书出版、影视、情景歌舞、红歌会以及红色旅游纪念商品设计、生产、汇展等。
● 服务外包体系建设工程:建设以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中心的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建立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动漫创意平台。
● 现代物流基地:依托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发展国际、国内航空运输服务,打造航空物流枢纽;依托九江沿江区位优势,加快城西港区建设,扩大港口吞吐能力。
● 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设特色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以及南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等,为信息、技术、培训、研发、维权、产品展示、质量检测、品牌创建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第五章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统筹布局、适度超前、安全环保、集约用地原则,加快水利、交通、能源和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形成与建设生态经济区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第一节 强化水利设施
按照兼顾防洪与抗旱、生产与生活、当前与长远的要求,加快构建调控有力、配置合理的现代化水利保障体系,确保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峡江、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大中型病 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重点研究、适时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按照调枯不调洪、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保护湿地、控制血吸虫的原则,在科学评估论证工程对湿地、候鸟(尤其是白鹤等珍稀濒危鸟类)、鱼类洄游、防洪、水质、泥沙淤积等的影响以及江湖关系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开展工程特征水位、调度运用方案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行物理模型试验,为工程立项建设创造条件。
加强主要圩堤和河道治理。完成鄱阳湖区重点圩堤、“五河”重点段防洪整治工程,提高南昌等设防中心城市防洪标准,进一步完善县级以上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使之达到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因地制宜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和鄱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实施乌沙河综合整治、河湖疏浚和尾闾河道整治工程。
完善灌溉排涝系统。建设廖坊水利枢纽灌区,继续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和改造中型灌区和小型灌区;加快排灌泵站更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