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完善交通体系
推进陆、水、空各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协调发展,形成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综合运输通道格局,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铁路建设。推进铁路干线建设,完善联港出海、连接东南、沟通东部、安全便捷的铁路通道网络。重点建设南昌至九江铁路客运专线、向莆铁路、九景衢铁路、皖赣铁路增建二线、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杭长段、京九电化、武九铁路扩能工程等干线铁路。
公路建设。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中心城市主通道建设,完善环鄱阳湖公路体系。重点建设杭瑞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等国家高速公路网路段和南昌至德兴、彭泽至湖口、永修至武宁等地方加密高速公路,改造干线公路,建设一批港区与干线公路衔接的疏港道路。
水运建设。以九江、南昌港口建设为重点,加快鄱阳湖水系的航道建设,建立联系紧密、运行高效、环境优良的生态水运体系。重点建设鄱阳湖高等级航道,加强长江九江段、赣江下游、鄱阳湖湖区的港口码头等航运设施建设。
机场建设。推进干支线机场建设,形成广覆盖、大密度的航空通道。完成昌北国际机场和景德镇机场扩建,建设南昌国际航空港,推进建设宜春明月山机场,适时建设赣东上饶三清山机场。
第三节 保障能源供应
坚持“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电为中心、多元发展”的方针,统筹利用区内外资源,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输送网络建设,构建清洁高效、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能源体系。
建设重大能源项目。优化区域内火电项目布局,重点建设新昌电厂、贵溪电厂、九江电厂和景德镇电厂上大压小工程,全面淘汰区内低效、高耗的小火电机组;建设洪屏抽水蓄能电站调峰机组,增强电网调峰能力;开工建设彭泽帽子山核电站,做好核电站选址及站址资源保护工作;开工建设新余简家井煤矿,加快推进丰城南神岭泉港煤矿前期工作。
开发可再生能源。在对候鸟栖息地和候鸟越冬保护等问题系统论证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鄱阳湖风电开发,建设长岭、老爷庙、大岭等风电场;建设大中型生物质集中供气和发电示范项目;实施农村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开展城市建筑利用浅层地热能制冷采暖试点。
完善电力传输网络。建设500千伏双回路中部环网,扩大220千伏电网覆盖面,形成以500千伏输电线路为主骨架、以220千伏输电线路为分输网的安全可靠的电力传输网络。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提高线路技术标准,增强供电可靠性。
加快油气管网建设。重点建设川气东送江西支线工程、西气东输二线江西境内干线,根据天然气资源落实情况,推进环湖省级管网及城市燃气管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形成区内清洁、高效的燃气供应体系,逐步实现环湖县级以上城市及工业园区天然气全覆盖;加快建设原油管道运输工程,完善成品油加油站点;建立健全油气储备体系。
推进能源节约。启动南昌、九江、新余等工业城市的区域性热电联产工程,充分利用电厂余热余压集中供热供冷,淘汰燃烧效率低的锅炉,推广机动车节能省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