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血吸虫病防治
以控制传染源为重点,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降低疫情、压缩疫区,有效控制血吸虫病。
加强综合治理。全面推行以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在有螺洲滩实施封洲禁牧;在重疫区全面推广以机代牛工程;在三、四类疫区村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实施饮用水改造工程;大力推进抑螺血防林、水利血防工程、耕地血防沟渠和低洼地沉螺池建设;加大疫区血防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觉防治意识。加大查螺力度,重点压缩垸内及垸外易感地带钉螺面积。进一步强化人、畜的查病和治病措施,积极救治血吸虫病患者。
提升防治能力。加强血防机构能力建设,改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提高科技含量,强化专业队伍素质,提高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建立人畜血吸虫病疫情监测体系,加强血吸虫病预警预测、疫情风险评估。开展鄱阳湖区钉螺分布调查,对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关键技术和重大问题组织攻关,加强对血吸虫病防治的科学指导。
专栏1: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
● 鄱阳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重点建设湿地示范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建设湿地公园,恢复湿地植被50万亩以上,治理五河入湖口湿地30万亩。
● 鄱阳湖珍稀候鸟保护工程:重点建设候鸟保护监测站(点)、鸟类保护监测设施、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鄱阳湖区水禽疫源疫病检测站(点)。
● 鄱阳湖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建设鄱阳湖江豚自然保护区以及翘咀红鲌等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若干县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基地。
● 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工程:在“五河”源头及两岸、主要支流源头及两岸、大型水库库区周边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补植补造、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工程。
●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围绕江西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这一总体目标,实施市县、乡镇、村庄所在地以及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等四个重点区域的绿化。
● 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对流域内的2100万亩天然阔叶林全面实行禁伐,对5100万亩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保护,恢复3018万亩受灾生态公益林植被和1000万亩受灾毛竹;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 农区草地开发利用工程:重点开展天然草地改良、人工种草、草田轮作等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草地生产力,促进草产品加工业和草地农业发展。
● 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程:建设流域内水源保护地,重点建设物理隔离防护和水源保护区内的点源、面源及内源污染治理设施;治理源头和支流的水土流失,加固整治“五河”干流,取缔工矿污染源,治理养殖污染湖库。
●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重点建设流域内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规模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新增12万户以上户用沼气池,建设3500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7000处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立水稻等作物病虫害安全用药示范区。
● 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重点建设流域内85座县(市)污水处理厂及城镇、工业园区、企业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管网约4200公里,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约500万吨;建设一批县(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及部分乡镇垃圾处理设施,新增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1.5万吨。
● 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综合治理河道3000公里;建设饮水安全工程48000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290万人、牲畜71万头;硬化灌区渠道5400公里。建设血防生态林30万亩。